百书斋 > 钱界 > 009章 胡保国牺牲

009章 胡保国牺牲


  下午,上狙击课,大队请来了14侦的战斗英雄胡保国,专门讲战斗中如何使用狙击步枪击毙敌方主要目标,最大地杀伤对方指挥官,让他们处于群羊无首状态。

  狙击手是一种在世界各国特种部队中接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并担负特殊任务,藏匿于隐蔽且开阔场所使用精准的轻武器对特殊目标或者重要人物进行远距离摧毁和暗杀的一种职业。脱离使用者再好的武器也是一堆废铁,所以狙击手的训练和技巧融入狙击枪,两者成为一对致命组合,狙击是“伺人不备,突然袭击”之意。

  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关于狙击手的起源,有3种说法:第1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英语称为sniper。(德语:Scharfshütze)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第2种说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野战军的一位夏普少校发现,子弹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够方便装填,还能提高射程与精度。他带领一支独立机动的枪手队伍,以不可思议的远距离精确射击,射杀了许多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的代价换得极大的胜利。于是,人们将射击精准又冷静沉稳的射手称为夏普射手(SharpShooter)。在训练及作战中,夏普射手由于要长时间贴腮瞄准,所以常常头戴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戴的面罩以保证其专心一意.还有一种为Marksman,此词源于美国西部打靶比赛,人们竖一根木棍或木板当靶,在中间用红笔圈出一个圆点作为靶心,即为mark,标记的意思,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即为markman,后来宣传变成为了Marksman。第3种说法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中午,小郭请胡保国吃了顿饭,当然是在宿舍里了,周边都是军营,小卖部里也不允许喝酒。因为胡保国所在的侦察大队很快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拔点行动,做为作战参谋,他要跟着去越境侦察,然后回来制定拔点作战计划,也不敢喝太多酒。

  其实这时前线部队管理还是很严格的,特别要求各连做到“三不”,既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这确实对战斗部队有很多的好处。像不抽烟,晚上就不存在暴露目标的问题;不喝酒,就不存在迷迷糊糊或睡过头的问题,也不会发酒疯;不喝茶,也就不存在烧开水泡茶喝的问题。但在后来的一些电影和电视中经常看到表现军人喝酒、抽烟、喝茶的一些镜头,甚至还出现了临战前还喝酒的镜头。这实在是一种误导,至少不是优秀军人的表现。

  即便部队回到了营房,野战部队要担负战备值班任务,遇有逢年过节也是不喝酒的和禁止喝酒的,最多也只是喝一点带甜味的酒。

  一顿饭之后,胡保国走了。

  小郭却不知道,这次竟然是两人的永别。

  由于大队领导立功心切,越境侦察仓促地变成了捕俘行动。胡保国跟随1连已经深入敌境达20多公里,负责此次行动的副大队长在边境线上带领火力连待命支援。1连已经在这片山高林密的地域潜伏了3天3夜,基本摸清了山上这个哨卡人员的行动规律。哨卡有越军30人,为一个排的兵力,每过3小时巡逻一次,人员为7——8人,最多不超过8人。但连长贪功,想抓一个俘虏回去,理由是审讯之后的情报更可信。

  胡保国开始是强烈反对的,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越军围堵,造成较大损失。但架不住干部战士立功心切,他在这个侦察连只是指导是客,便保持了沉默。

  月圆之夜,闷热的丛林。胡保国穿着迷彩服,趴在一个洼地里,周围有茂密树木遮掩着,身旁也是荆棘丛生,动作幅度稍大,裸露在外的皮肤就会被划伤。尽管疲惫,他的眼睛还是一眨不眨地地盯着那条小路。终于,越军7人巡逻小队过来了,没有落单的,哪怕撒尿的也没有,很难下手。

  几天来,一直都是这种情况。

  7人确定没什么情况后,返回哨卡。月亮隐入云层,他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3点。再过2小时天就亮了,如果再没有机会,这次侦察就算失败了。

  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时间很快流逝,天亮了。

  山里的清晨有淡淡的雾气笼罩山间,闻着泥土的气息,胡保国旁边的1班长捅了捅他,“胡参谋,一个越军过来了,他来挑水。”

  十几米外,是越军取水的地方。机会终于来了,胡保国笑了,所有疲劳一扫而空。

  “1、2组掩护,3组抓捕,行动。”连长低沉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3组的第一、第二捕俘手一左一右猫着腰,蹑手蹑脚地悄然接近水井,1、2组6人和3组剩余1人端着枪目光炯炯地观察着来敌方向,以防不测。

  干瘦的越军拎着水桶,东张西望了好一会,发觉没事才将水桶慢慢放入水井中,他刚将一桶水提上来,第一捕俘手闫保全快速接近,距离3米左右时,跃起一个前扑将那越军扑倒,第二捕俘手也紧跟而上,做出捂嘴的动作,但越军还是“啊”了一声。

  这声音在清晨异常突兀,按理说,这已经意味着捕俘失败了,指挥员应该果断将该越军击毙撤离。但该连长优柔寡断,觉得大家忍受蚊虫叮咬等了这么长时间才抓了一个活的,怎么也得带回去。结果山上越军行动迅速,一窝蜂似的追了过来,还通知了周边部队对中国这小股部队进行围追堵截。

  这时候,连长头脑还不是很清醒呢,竟然下了一个很愚蠢的命令,以班为单位分散突围。胡保国觉得这个命令有点问题,但因两军已接火,多说无益。

  一番追逐之下,他所在的班被围住了,为了掩护其余战士突围,他脱离队伍,单枪匹马地引走了越军。

  几个捕俘组(班)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经历1天1夜的艰苦奔波回到了驻地。

  早晨,没有任务的战士们起床出操了。

  行进的队伍唱起了《侦察兵之歌》,“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疾风。单枪匹马闯敌阵,捕捉俘虏,探敌情。水深千尺能泅渡,山高万丈敢攀登。思想红,作风硬,胸怀朝阳干革命。你要问我是哪一个,我是人民的侦察兵!”小郭也在队列里扯着嗓子唱,对这首歌他实在是太熟悉了,前世,就是在无数孤寂的夜里摸着黑唱这些歌的。那些战友之中有些人永远留在了前线,他们也有亲人,也有老婆孩子,但大多数没有老婆孩子,就这么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了,却无怨无悔。

  小郭负伤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原来是女医生跟大队做了汇报。他伤的虽轻,但这几天还得去换药,这药都是有数的,每次使用都要登记的,作为医疗队长的女医生,她既要对大队负责,也要对患者负责。

  胡桂林一听,十分重视此事,小郭也是全大队第1个受伤的战士。他立即带着几个大队首长来到2连,一番嘘寒问暖之下,小郭被勒令休息了。

  3天之后的上午8点,军区前指来了一帮人,又有摄影记者、又有摄像记者,他们来一是调查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一是为了宣传小郭的英勇事迹。因为越军前线副总指挥阮文慧被小郭给击毙了,这是大功。

  据越军内部消息,8月26日,阮文慧中将亲临一线视察,随后说他壮烈殉国。8月29日,上午,越共为其举行高规格殡葬仪式,国家副主席亲自到场吊唁。

  “8.26”巴布河集市遭遇战,毙敌23人,其中1人为中将军衔。缴获手枪23支,手雷23枚,56式步枪3支,匕首21柄,电台3部。据秘密消息得知,此战越军还有14名精英特工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其中1人还是越南著名大巫师被称为国师的亲传弟子,大巫师扬言报复云云。

  经大队研究决定,给小郭报请一等战功。

  证书和奖章很快发了下来,大队组织了一个小型仪式,对小郭进行了表彰。

  而他在巴布河集市与越军近身搏杀的录像资料已被总参二部列为经典战例。因为此次遭遇战没有伤到一个边民,包括那几个被挟持的边民没伤分毫,也的确堪称经典。

  杨曼第1时间看到了儿子的英姿,包括观看影像的杨副主席都竖大拇哥,“你儿子好样的,不比中警和国安那些特异人士差。”

  “这怎么能比?”战场搏杀,生命转瞬即逝,所谓饿虎害怕群狼,任你再英勇,也不是你一个人能打赢的战争。杨曼苦笑,一丝忧郁也浮在脸上。

  而在坐月子的王艳也看了录像,觉得小老公的几个刺杀动作简直太帅了,不比那些动作明星差。

  不久,军区前指上报经总参批准,小郭被任命为17侦作训参谋(正排级)。就这样,小郭不但一战成名,还火线提干成了1名参谋。

  7天之后,越军广播播了一条新闻,大意是我军在近日击毙中共1名高级军官。此人在我军一个团的围捕下,走投无路之下被困在一个小山坳里,我军劝降,其人拒不投降,并又依着树木等掩体杀死杀伤我多名战士,后被我军用手榴弹炸死。

  前指最终确定,胡保国已经牺牲。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9/39917/231224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