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钱界 > 001章 适应性训练

001章 适应性训练


  江家或者说江国政因为小郭的一篇文章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当事人小郭正坐在闷罐车里,百无聊赖。

  王伟峰凑过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大半都是关于战场上的一些“猜想”。

  在临出发前,大队组织全体官兵观看了很多部录影,都是记录前线战事的真实影像。

  枪林弹雨、炮火纷飞、残肢断臂,十分血腥。

  小郭一直给王伟峰作着解释,说咱们是侦察部队,不是攻击部队,更不是守山部队,不可能去肩负这么危险的攻击任务。但王伟峰一直半信半疑,从王伟峰的角度来看,也没什么,你又没去过战场,怎么知道侦察部队不会变成攻击部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小郭把战场上的一些常识当成小故事讲给王伟峰听,边上也有几个本班战士觉得有趣也凑过来倾听。越南人很多的战法是跟中国人学的,像《地道战》、《地雷战》和《英雄儿女》中的一些战法都被越南人学会了。他们也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知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也知道埋地雷。像《英雄儿女》中王成那样整个阵地摆的都是枪,打完这支枪后再打另一支枪。甚至误导我军打完枪后就空着手往后跑,我军以为可以抓活的,谁知他跑了一段后在地上又捡了一支枪继续打。其实这都是他事先就设计好的,因为越南人的枪比较多。再比如,我们不是善于利用坑、包、坎嘛,越军就专门把雷埋在坑、包、坎里,等我们一占领坑、包、坎,地雷便引爆了,炸死的少炸伤的多,给我军造成非战斗减员。

  什么是非战斗减员?问话的是王洪刚,锦市人,84年兵,为人憨厚,有点小结巴,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

  “非战斗减员,指的是没有战斗而造成的减员,例如:灾难,疾病,哗变,打黑枪,地形因素等等。非战斗减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在没有正式开战以前己方部队引起非战斗减员可能会导致战役的失败。加里波利之战,又称达达尼尔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英法联军想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50万参战,11个月后,造成约53,000死亡,96,937受伤。史学家分析此次作战,计划疏漏,指挥不当,配合不力,导致伤亡惨重。”小郭在军校时学习时,对一战二战那些著名的战役、战斗十分熟悉,“非战斗减员过多,会影响士气,甚至战斗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旦有1名战士被炸伤,轻微的1人照顾,稍重的2人照顾,严重的要4人去照顾,主要是抬担架往后放医院送。这些人几乎不能在战斗了,大家想想,如果1个班有3个人受伤,这个班还有没有战斗力了呢?”几个战士眼神里全是敬佩,小郭却觉得稀松平常,他还踩到过地雷,亲自蹲下来拆解掉,这都是他亲自参与的行动。

  1天之后,他们终于到了云省一个最小的小站,卸载后又坐10B达到指定区域,各连队都按照大队要求进点休整。

  第二天,大队就分批组织干部战士到国境线上勘察地形,观察敌情,使大家消除紧张心理。

  几乎是一进点,大队就要求全体官兵凡是进行越境侦察、捕俘的,都要摘掉领章帽徽,当然,在驻地有需要照相、合影除外。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3天部队伤亡很大,除了指挥程序有问题外,与佩戴的红领章、红帽徽成为敌人的射击目标也有很大的关系。后来下令全部取消佩戴红领章、红帽徽,进攻时也不再举着红旗进攻。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某部的一名班长和一名战士。有一次部队在往前开进的时候,班长叫一名战士背一袋红色的米袋子,这位战士不肯背。班长问他为什么不肯背?他指了指在前面山坡上行进部队,班长一看就明白了。

  原来那红色的领章和红色的帽徽是那么的耀眼,就更别说那迎风招展的红旗了。于是班长取了一条备用的绿色军裤,将红色米袋子里的米倒了进去,并将这一发现报告了上级机关。

  上级首长对此非常重视,马上下达紧急命令,红色一律禁忌。红领章、红帽徽和红旗在以后的战斗中就很少出现了。

  随后开始了适应性训练,2连所在的小村叫葫芦峪,30几户人家生活在一个形似葫芦的山坳里,显得十分安静。

  在帐篷里住是很让人难受的,一是闷热,二是蚊虫叮咬,这里的蚊子个头很大,一个个跟成了精一样,还悍不畏死,咬上你就不撒口,一巴掌拍死才算了结。

  半个多月后,连队才回到了大队驻地。

  一个大山环里,营房是沿着山坡逐次修建的,一排排单薄的砖房,上面铺着瓦,建这种人字房为的是让空间大一点,里面住的人多也不闷。

  大队部在中间位置,互相联络都使用861电台。

  这种电台已经装备到班里,但这只是对884电台的一种合理补充。其实861最主要的还是装备炮兵,861电台的全称为“861便携式指挥机”。

  训练科目有很多,第一课就是如何识别雷区,如何拆装地雷。要求大家能够精准地识别出哪里是雷区哪里是安全地域,这很重要,它意味着能减少队伍的伤亡。全体指战员都要参加培训,大队长、政委、副大队长当然也不例外了。

  地雷是一种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

  地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防御武器,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国研制。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产的地雷,在日暮途穷俄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防坦克地雷是1918年由德国人研制。防步兵跳雷是1938年前后由德国人发明。火箭布雷系统是1970年由联邦德国研制成功。现在国际公约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

  地雷种类繁多,中越边境战场就是一个地雷的世界,有苏式、美式、越南式、中国式;有压发雷、连环雷、绊发雷、松发雷、子母雷;有铁壳雷、木壳雷、胶壳雷。战友们给这些五花八门的地雷起了不少有趣的名字,什么“文明雷”、“人道雷”、“淋雨雷”、“两条腿”、“大团结”、“小棺材”、“夫妻爱”、“姑娘的吻”等等。两国边界绵延1350公里,云、广两省与越南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六省接壤。1979年2月17日凌晨4时半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1979年3月16日胜利结束,两国边境作战长达十年之久,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地雷,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地雷战。期间地雷在防偷袭、防侦察等小规模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是一个奇怪动物,在后方时怎么讲也未必听得进去,记得住,可是在临近战场的时候一讲,大家便记得清清楚楚,跟刻在脑子里差不多。

  在拆装雷上,小郭动作是最快的,全连没谁能超过他。

  在沙盘上,看各种地域。光看看山区,他就已经闻出了地雷的味道。

  后世为了排雷,花费了大量金钱、时间,甚至牺牲了很多战士的生命。后来开始用老鼠排雷,日内瓦国际人道排雷中心专家哈佛·巴赫表示,在他眼中,排雷鼠的实际效果可能更胜排雷狗,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数目众多,成本低廉且方便运输。韦特吉恩斯则特别强调,与狗相比,老鼠显然更“敬业”:“扔根棍子让狗咬,持续10回狗就受不了了,但老鼠不一样,只要有香蕉,它们就可以像机器一样不停地找下去。”

  阿波波组织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训练排雷鼠上,该组织的3名创办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达成共识,应驯服嗅觉灵敏的动物作为所谓生化传感器排雷,在得到荷兰政府一笔资助后,他们开始寻找既有狗的利鼻又无其弊端的生物。冈比亚有袋鼠盛产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体形较大,约有0.75米长,在笼养环境下也可活8年。尽管在野生环境下很野,但冈比亚有袋鼠驯养后却很温顺,甚至被许多人当宠物养。因长期寻找储藏食物,这种老鼠练就了类似猎犬的嗅觉。

  这支排雷奇兵正式亮相,排雷鼠每只体重不超过半磅,误踩地雷也不会"身亡"。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市的警察培训出了全球第一批"排雷鼠",别看这些"贼眉鼠眼"的小家伙体积小巧,功能却赛过"排雷犬"。

  这些专家更人性化,却也坑害了一些动物。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9/39917/231223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