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当代金瓶梅《逝者如斯》 > 第66章 一厢情愿

第66章 一厢情愿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125

  看来就得去灌木丛了,初次约会还是要讲究一些环境气氛的,那里有草坪,尽管坐在地上不太舒服,但坐累了正好可以躺下。

  姜丽七点准时到了,她白衣白裙,可能力求使自己显得轻盈飘逸,但白衣透光,使人清晰可见其胸罩背带深勒在肉里,反倒不容忽视她的分量。王宇恒由此想到杨云峰发现的所谓规律,即女生的穿着量与其年级成反比,如一年级女生衬衫里大多穿着背心,里面再带胸罩;二年级的就不穿背心了;三年级可能连胸罩都不带,若依此类推,不知道四年级和研究生该怎么办。王宇恒认为这只是一家之言,具体情况还是因人而异,女生有胸的不戴胸罩,无胸的反倒戴胸罩者比比皆是,估计有胸的女生很气愤没胸的女生也虚张声势、鱼目混珠地戴胸罩,欺骗男生白白浪费激素,便抱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决心干脆摘掉胸罩,以正视听。但以姜丽之硕大则不必有此担心,戴胸罩也没人会怀疑其中有诈,有材料力学基础的人根据其颤动幅度和频率一眼就能辨出真伪。男生们探讨有关问题时常借用两个老师的名字,小白老师叫白硕,团委书记叫那平,被用以概括两个极端的地貌特征,而这两位老师的身体也是恰如其名地发育的。

  王宇恒与姜丽刚见面,先要没话找话以度过启动时的滞涩,两人便在是否准时与久等的问题上客套一番,这是老生常谈,王宇恒要竭力说出些新意,便自责说提前到也是一种不准时,就该受到久等的惩罚。姜丽笑道你考虑问题的角度总是很新颖,怪不得能写出那样的讲演,然后自然就把话题引到那篇讲演,姜丽又赞许如何有思想性。谈话有朝着形而上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姜丽可能以为这是王宇恒喜欢谈论的,而王宇恒的真正兴趣在于形而下,诸如衣而下、裙而下、颈而下、腰而下、腹而下,下之成流,谓之下流。此刻王宇恒却是骑虎难下,琢磨着如何把话题拽下来,然后才有可能把裙子拽下来。正在想着,姜丽又说:

  “你那篇讲演稿惹祸了!”

  “惹祸?什么祸?”王宇恒第一个反应又是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

  “把一个女孩的心给钩走了。”姜丽幽怨地说。

  王宇恒没想到她如此快地切入正题,同时也有些暗自得意,想着姜丽那颗胖胖的心,要钩动还真得有把力气,他还要继续奋力钩动她的身体。

  “我受人之托,鸿雁传书,人家女孩不好意思。”姜丽说。

  王宇恒险些脱口而出:“不是你呀?”失望与希望同时冒出,问道:“是谁呀?”

  第三篇

  126

  “你没觉得最近有人在关注你么?”

  “关注我?”王宇恒回想着。他一向的幻觉是凡是他所关注的女生都在关注他,其余女生是否关注他他也不关注。难道是陈瑜?如此乐观的猜测只能在心里闪一下,是不好问出来的。

  “不是我们系的。你不是在一个双学位班学文科课程么?想一想那个班里的女孩。”姜丽提醒道。

  王宇恒脑子里快速扫描了一下双学位班里的那些女生,没想出有什么特别的。他和她们都不熟,几乎没说过话,其中肯定没有很令他动心的,不免失望地说:

  “那个班的女生我都不认识啊,怎么知道她们的想法?”

  “你们男生就是迟钝,那还感觉不到吗?从眼神里都能看出来,甚至会有心灵感应!”姜丽说得玄奥些,更能显出对方的愚钝。

  王宇恒有些惭愧,自己大多关注女生的面容、身体等实实在在的东西,没太注意她们的眼神,至于心灵感应则涉及到意念、脑电波、电磁场甚至特异功能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倒真感兴趣,但那是对全人类的,而不是对某个女生的,他又不能抚摸亲吻脑电波。

  姜丽不欣赏那种被人喜欢却又装傻的做法,但看王宇恒不象是装的,就公布了谜底:

  “是应用化学系的,叫付晶,有印象吧?”

  王宇恒回想起双学位班上是有一个面容清秀,身材清瘦的女孩叫付晶,很娴静的样子,大家讨论问题时她总是在一旁听着,很少插话,只是跟着笑。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碰到她,王宇恒还指给黄松看,黄松说不错。但因其身材不够丰腴,曲线不够突出,不能使王宇恒产生欲火焚身的感觉,所以他未对付晶产生过什么幻想。他喜胖不喜瘦的审美标准常遭到同学们的讥笑,说那是穷人、农民以及牲畜的价值取向,他则反驳说唐朝就是以胖为美,这是一种盛世情怀,宏大气度;薛宝钗比林黛玉丰满,因为她心胸宽广坦荡,心宽体胖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卢梭也认为女人应该丰满,尤其是胸部。其他同学因为举不出喜欢瘦女人的思想家与其对垒,只能败阵。

  但付晶的纤秀与恬静也使她有一种飘然和超然的气质,王宇恒能够打动她,虚荣心很有些满足,但也仅此而已。他对姜丽说:

  “是有这么个女生,你怎么认识的?”

  “她和我是老乡,都是江苏的,比咱们小一年,她的寝室和我就隔两个屋,我们放假回家都一起走。你们那个双学位班开课不久她就跟我提起过你,对你印象不错。那时候我就想帮她牵线,她可能是不好意思,拒绝了。后来你那篇讲演稿登在校报上,成了直接导火索,她看后问我是不是你上台讲的,我说不是,是另外一个男生。她有点惋惜,说如果你上台讲效果一定更好。我说你可能都没到场,她说你甘当幕后英雄,还挺有境界。这回我又提帮她牵线的事,说如果你再不好意思,他就被人抢跑了,她没再拒绝。将来你可别告诉她我跟你说了这么多,这是违背她的原意的,她只希望我能点醒一下,但我看你有点迟钝……”说到这姜丽忍不住乐了:“怎么点你也不醒,我就直说了,回头我还不能说你是这么个状态,她该觉得没面子了。我不喜欢绕弯子,咱们都是九十年代新青年了,不必太保守。”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com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7/37989/2147846.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