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不灭大汉 > 第三章 山中小村

第三章 山中小村


  我还活着?

  我这是在哪?

  刘协睁开迷离的双眼:“不认识的天花板,难道又穿了?”

  “小哥,你醒了。”一个声音打断了刘协的思绪。

  扭过头,只见一干瘦的老者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大碗走了进屋子。

  “这位老丈,这里是……”刘协张了张嘴,发出干涩的声音。

  “小哥不要乱动,喝了这碗姜水驱驱寒。”老丈走上前扶住刘协将碗递了过来。

  “这里是山阳村,在洛阳以东五十余里……”

  听了老者的讲述,刘协也逐渐的想起了之前的事情。

  ……

  因为太阳的缘故,刘协轻易的辨别除了方向,沿着山林不断的向东前行,虽说没有了路,但是刘协依旧在坚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只知道太阳也已经挂在当头,又渴又饿,身心具疲的刘协终于隐约发现了一条小路。

  毕竟现在的他尚且年幼,心神一松懈,一股眩晕之感便直冲脑海,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小哥的运气不错,那片山林之中可是有着大虫徘徊,你能够安然走出必然是先祖保佑。”

  听到这个信息,刘协也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却是忘了,这里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年代,山中连条蛇都未必能够找到,这里可是原生态,林中不说猛虎,就连棕熊也是十分常见的。

  真是习惯害死人啊!再次想来依旧是后怕不已,同时心中也庆幸异常。

  “多谢老丈救命之恩。”刘协感激的说。

  “莫要谢我,你是被村中猎户所救,老夫只是收留罢了,老夫杨石山阳村村正。”

  “小子刘和,依旧要多谢老丈收留,恐怕小子……”

  “无妨,大家都有落难的时候,这山阳村之中也不乏前些年的逃难于此的人。”老丈摇了摇头忽然想起了什么疑惑的问道:“我观小哥衣着华丽,应该是富贵人家,为何落难于此?”

  刘协心中一惊,这该如何回答?如果告诉老汉实情,十有八~九就会被官军带走,但是不告诉实情……心中急转,刘协双眼一红,豆大的泪珠便吧嗒吧嗒的掉了下来。

  见此老汉叹了口气:“小哥别哭,是老夫孟浪了。”

  刘协摇了摇头抹了抹眼泪:“让老丈见笑了。”

  老村正摇了摇头:“不想说就不说,老夫给你端一碗米汤来,这世道不太平啊!”

  见老村正离去,刘协暗自松了口气,但是如果这样瞒着也不是个办法,所以趁着老者离开的这短暂时间,刘协便将脑中大致的想法整理了一遍。

  不就老村正端着一碗带有一丝肉末的米汤走了过来,刘协起身道谢,一边喝着一边将刚刚想好的话说了出来。

  “小子出生于洛阳,算是洛阳城中,家中也颇有钱财,数月前先父病故,却不曾想家中老奴窥伺吾家财产以久……”

  刘协说的这些也并不算是骗老者,毕竟这也是事实,大汉疆土便是钱财,董卓、袁绍等人便是那窥伺钱财的家奴。

  因为并不算是谎话,所以并没有什么破绽。

  听了刘协的讲述,老者也是攥起拳头一脸的怒意:“小哥放心,你就在此地住下,虽然他们勾结官府,但这山阳村颇为偏远,老夫自会护你周全。”

  “多谢老丈。”刘协感激的拜谢道。

  随后老村正便取来一套布衣:“虽然可能有些不舒适,但小哥还是换上这布衣吧。”

  刘协再次拜谢,毕竟他身上的衣物在这小山村中实在是太显眼了,宫中供给皇室的衣物又怎么能够是普通的衣物呢。

  将衣物换下,刘协却也发现了华丽衣物之中所带有的一些物件。

  不说那些装饰的玉器,最令刘协惊喜的却是一枚雕琢了盘龙的小巧玉质印章,也就是代表刘协的私印。

  这枚印章自然都用的最上等的材料,字也是出自名家之手,而且是皇家御用雕刻,自然是珍贵异常。

  不过刘协看中的还是这枚玉印所代表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刘协就是刘和,而有了这两件物品,刘协就是汉室宗亲,大汉陈留王!

  但是现在这个物件几乎没有什么用处,毕竟逃离了权势的旋窝之后,那里的一切都和他无关了,这件东西也就当作一个念想,又或者说是最后保命的东西。

  将这印章用衣服包好,想了想又将玉印取出来贴身藏好,然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将从衣物上卸下来的挂件,挑选出一部分交给老村正,刘协便在山村住了下来。

  虽然山中居民在山中开垦了一块荒田,但是毕竟山中缺水,再加之土质贫瘠,长不出太多的粮食,所以山村之中的食物来源主要还是靠着那些青壮前往林之中打来猎物并换取钱财购买粮食。

  在山村之中生活了十余日,和村民渐渐熟识,刘协发现这里的平民实在是太淳朴了,并没有因为他是外来的就对他进行疏远,恰恰相反还异常关心,若是碰巧碰到了狩猎归来的猎户,十有八~九就会得到一只肥硕的野兔。

  这样的情形,让刘协感到颇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对他们亏欠了许多。

  不过看看自己的这幅身板,刘协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见不能扛,手不能提啊!”

  至于说教这山中孩童学文识字,想想现在所处的时代,刘协还是放弃了,不过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道理还是可以的。

  其中能够做为启蒙文的便有三篇,一篇是《三字经》另两篇则是《百家姓》和《千字文》,统称‘三百千’。

  其中三字经是自古以来最浅显易懂的启蒙文,但是它出现的时间南宋,其中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历史记载。

  就从为东汉,四百年开始,讲的都是今后的朝代变更,如果拿出来肯定会吓死人。

  所以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千字文》就成了最为合适的启蒙文,虽然这其中的一些内容同样有些超前,但是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拿出来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想做就做,在这里自然是没有什么纸张,因为蔡侯纸实在是太贵了,根本不是这小山村能够负担得起的,所以刘协只能用竹简来刻制千字文。

  不过拿刀子在竹简上刻字果然太过于麻烦了,所以刘协暗自决定,等局势稳定之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将活字印刷弄出来。

  至于说小说中的那些来到汉代就改进造纸术的,刘协对此呲之以鼻,说新的造纸术,莫不如说是丰富了原材料,改良了造纸术。使得造纸术的成本降低,但实际上造纸术的原理以及造纸的四大步骤并未改变。

  历经半个月刘协终于将《千字文》弄好,随后刘协颇为满意的将这卷竹简放到了老村正面前。

  虽然说老村正识字不多,但架不住见识广,自然也看得出这《千字文》是个好东西,所以当即拍板决定下来。

  “学习千字文!”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2/32296/175424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