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小旋风 > 第三十二章 和谈

第三十二章 和谈


  柴进带兵剿灭了泾原路北面的夏军后,回到平夏城,每日打猎练兵,日子过得倒很滋润。

  不久,柴进收到了章楶的亲笔信,要他速去泾州,说有要事相商。

  柴进决定只带赵蓉前去泾州,去见章楶。

  这时,周步的伤也养好了,要求一同前去,柴进答应了下来。

  于路无话,柴进一行进入泾州,来到章楶府衙。

  值班军士认识柴进,简单交谈后,让柴进一行直接去见章楶。

  章楶不在衙门里,柴进在内勤官的带领下,来到章楶的书房。

  书房里,到处都是诸子百家、兵书战策之类的书,体现着主人学识的渊博。

  章楶坐在一张藤椅上,对着一扇很大的窗子,凝神观书。

  柴进让周步、赵蓉在外面等候,自己轻轻走到章楶面前,深施一礼,说道:“章伯伯,小侄柴进拜见。”

  章楶回过头来,见是柴进,连忙放下手中的书,示意柴进坐下。

  柴进坐在章楶旁边的一张木椅上,问道:“章伯伯,你来信让我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章楶说道:“陛下回复了我的奏章,同意我告老还乡了。我是七十开外的人了,实在没有精力再为大宋国的边防事业出力了,唉!”

  柴进听了,知道章楶内心郁闷,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是好,故尔不发一言。

  过了一会,章楶叹了一口气,说道:“已是秋天了,这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对了,听说你放了西夏女将速通芬?”

  柴进点点头:“是的,我让她回到兴庆府,说动梁太后、李乾顺,宋夏罢兵言和。”

  章楶听了,情绪明显好转:“怪不得西夏方面停止了边境骚扰,现在看来,宋夏战争快结束了。”

  柴进笑道:“和平局面终于到来了,如此看来,不少边地将士要解甲归田了。”

  章楶摆了摆手,徐徐说道:“我看未必,从我目前获取的消息来看,朝廷对西夏的政策,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怎么改?”

  “当今皇上身子骨越来越差了,朝廷不少大事由向太后拿主意了,目前朝堂上开边扩地的呼声很高,向太后没有表示明确反对。我担心皇上千年后,我朝主战派抬头,出兵攻入夏境,如此一来,军费陡增,后果难以预料!”

  柴进愤然道:“这些好战分子,不知道大宋国连年战争,元气已经大伤,这仗再打下去,只怕大宋国的家底都要打光了!”

  章楶苦笑一声,说道:“是呀,像蔡京、董贯等人,一味主战,但他们在军事上却是外行,好大喜功而已。”

  柴进道:“那应该加快宋夏和谈的步伐才是!”

  章楶点点头:“我这次回乡,算是卸下这里的摊子了。我回京师后,去面见皇上、太后,提议你接替我的位子,全面管理泾原路的事。宋夏和谈的事,你可要多多费心,尽快与速通芬取得联系,不要打了,还是谈吧。只要和谈的事做好了,蔡京、董贯等主战派人士也就不能大规模调兵遣将了。”

  柴进说道:“和谈的事我会尽早处理,但接替你的位子,我怕年纪轻,压不住台面。”

  章楶断然道:“你年轻有为,文武双全,乃天下奇才。如今大宋国危机四伏,你这样的大才不出力,那大宋国怎能延续下去啊。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你在这里住几天,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等一下朝廷的圣旨。我让王文、毛渐等人做你的副手,你就放心大胆地做好泾原路经略史的工作!”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柴进不好多说什么了,只得应允下来。

  章楶走后不久,朝廷的圣旨下达了,由朝廷派来的宦官跑到泾州,当着柴进的面宣读。

  圣旨大意是:宣威将军柴进与西夏军作战多次,战功赫赫,特任命为大宋国泾原路经略史,立即上任,钦此。元符二年十月。

  宦官读完圣旨后,柴进命令厨师拿出上好的酒肉,进行款待。

  赵蓉一把夺过圣旨,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大声读了起来。

  柴进急忙制止,并去赵蓉手里拿圣旨,赵蓉绕着府衙的柱子不停地奔跑,柴进一时间追不上她。

  赵蓉笑道:“柴弟,你官运亨通,小小年纪,就当上经略史了。你说说,你安排我当什么?”

  柴进跑到赵蓉身边,一把拿过圣旨,瞪了她一眼,气哼哼地道:“你这丫头,净给我添事。我可跟你说好了,以后不能这样抢夺圣旨。你知道吗,这可是欺君之罪!”

  赵蓉听了,很不服气:“什么圣旨(指)圣头,我只认你柴哥哥!在我眼里,你就是天下最高最大的男人。就是皇上,我也看不上!”

  柴进涨红了脸:“你,你简直是无法无天!除了天地,就是君主了。天地君亲师,你知道吗?”

  赵蓉道:“我不允许任何人欺负我的柴哥哥,好了,我肚子饿了,不和你说了,快去吃饭吧。朝廷派来的宦官在食堂里等着咱们呢,嘻嘻。”

  西夏都城兴庆府皇宫里,弥漫着一股阴郁无比的气氛。

  自从平夏城之战后,西夏精锐折损大半,梁太后的威信一落千丈。

  此时,梁太后的卧室里,只有二个人。

  一个是她本人,另一个是速通芬。

  速通芬来到兴庆府后,与西夏不少大臣进行了沟通,大多数人同意与大宋国和谈,结束宋夏战争。

  但梁太后始终不发表意见。

  她心里,依然不服气,依然想东山再起,和大宋国一决雌雄。

  速通芬说道:“太后,现在朝堂上不少人议论纷纷,说再与大宋国打下去,只怕国力消耗殆尽,就会亡国啊。”

  梁太后听了,厉声道:“说这话的,都是些怕死鬼。他们根本不知道,像我们大夏这样的小国,只有不断挑起战争,入侵他国,获得大量物资,才能生存下去。”

  速通芬双眉紧蹙:“太后,但眼下大夏兵微将寡,我们拿什么和大宋打呀。眼下之计,还是主动谢罪言和吧。”

  梁太后怒叱道:“速通芬,我可是把你当干女儿看待的。你得到了宋国什么好处,竟然处处为宋国说话?!你说,你的良心是不是喂狗了?真是气死我也!”

  速通芬见梁太后顽固不化,也真来了气:“太后,自从你指挥大夏军入侵宋地以来,你得到了多少宋地?到如今,大夏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宋军只要反击,就能轻易地打到兴庆府!咱们再不与宋国和谈,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梁太后大怒,伸出右手,指着速通芬,吼道:“你这卖国贼,你,你给我滚!”

  速通芬是一位刚烈女子,先前多次劝说梁太后,与大宋国和谈,梁太后不但不听,反而对她越来越反感,如今骂她“卖国贼”了!

  气得速通芬一扭头,离开了卧室。

  数日后,梁太后的卧室里,来了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个个手执刀枪,凶眉恶眼!

  “你们想干什么?”

  梁太后惊恐万状。

  一个大汉说道:“太后,我家皇上让我等带这瓶大辽国的美酒,给你饮用,请饮用吧。”

  说完,这名大汉把一瓶御酒放在梁太后面前的桌子上。

  另一个大汉拿出一只精致的杯子,打开酒瓶,倒进杯中。

  不一会儿,杯中的酒满了,轻轻晃动着。

  梁太后浑身颤抖起来,大声道:“我是大夏国的太后,皇上是我的儿子,你们竟敢用这种方式让我喝酒!真是岂有此理?!”

  一个大汉粗声道:“太后,你不要忘了,这酒是大辽国主耶律洪基让我们带来的。我跟你直说了吧,我家皇上说了,要我们亲眼看到你喝下这御酒。如果你不喝,就让我们喝。太后,你再不喝,那咱们几个可要动粗了!”

  梁太后抽泣起来:“乾顺我儿呀,你好狠的心啊,竟然让为娘喝下这样的御酒!大夏国呀,你如今这样弱小,就连我这样的国母也被邻国任意欺凌!今日乃天亡我也!”

  说罢,梁太后取过酒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很显然,这酒不是好酒,而是毒酒!

  不一会儿,梁太后口鼻歪斜,嘴角渗出道道鲜血。

  一代悍太后,就此告别人世。

  在辽国的威逼下,李乾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母亲,只得让辽使野蛮地毒死了梁太后。

  辽使回到辽国,向耶律洪基交差,让梁太后喝了御酒,已经归天。

  耶律洪基坐在御座上,大声道:“传我旨意,让西夏王李乾顺主动向宋国谢罪,宋夏战争必须结束!”

  阶下文武齐呼:“吾皇万岁,吾皇圣明!”

  李乾顺接见辽使,辽使传达了耶律洪基的旨意。

  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秋,西夏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谦卑。当年年底,双方终于重归和平,宋夏新疆界确立。《宋史》着者评说: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足以标志着哲宗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7/27407/194633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