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巴X档案 > 第九十五章 仙山迷雾 1

第九十五章 仙山迷雾 1


  到黔隆已经两天了,还没有发现罕宝的影子,也没有看见一个乞丐,难道是乞丐也回家过年去了,还没有出来工作,听说现在乞丐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好多乞丐衣锦还乡满载而归在家乡盖起了洋楼。

  据说有人还为此编了一个段子:男女双方相亲,女方问到男方的家庭背景,男方迟疑的回答:“父亲是农民工,母亲做家政,收入还可以”,女方皱皱眉头,走了;女方来到另一处相亲,同样问到男方的家庭背景,男方骄傲的回答:“父母都是公务员”,女方仍然摇摇头,走了;再问第三个男生,男生生气地说:“父母都在外讨口要饭,供我读完大学找到工作,你若不愿意就拉倒”,没想到女方笑逐颜开,挽着男生的手,登记去了。

  可是罕宝、龙格他们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又化妆成个白癜风,人们大多会敬而远之,可能干讨口要饭的行当还是勉强了些,想起罕宝在撤迁房中吃烂苹果的情景就心酸。

  既然来了黔隆,罕宝也没有找到,不如索性多玩几天吧,只要赶到星期五下午政治学习时回到学校点个卯就OK了。

  心想既然要研究巴史,不妨去一趟县志办,收集点地方史料或许对我的研究有帮助。

  县志办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矮矮胖胖的,头顶中央已经谢顶了,只好用左侧的几缕头发搭过去遮掩住,叫“地方支援中央”,也可能实际年龄比看起来要小点。

  讲明来意后,那人十分热情,说巴史是冷门,没有多少人去关心,难得我这么年轻会对这个有兴趣,便给我倒了一杯茶,愉快地聊起来。

  闲聊的过程中又提到董老师,原来这位老师姓樊,土家族人,也是一位巴史爱好者,跟董老师也很熟,关系就拉近了些,于是我们就无话不谈了。

  我将自己对早期巴史的一些看法和想法都一股脑儿摆出来,樊老师听后很感兴趣,不断点头称赞,说后生可畏,他哪里知道我这些资料可是真正第一手得来的,当然生动又具体了。樊老师也谈了很多当地史料中关于巴人的记载和传说,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史志中还提到这里遍布老虎,还有一只神秘的人种,神出鬼没的,影如鬼魅,当地人称“鬼族”。

  “鬼族人以抢劫偷盗为生,家无定所,也有人说他们就隐藏在附近的溶洞中,也有人说他们是从坟墓中忽然冒出来的,还有人说是从水里冒出来的,但谁也没有真正看清楚过他们的样子。”樊老师来了兴致,侃侃而谈。

  “那有没有搜寻过附近的溶洞呢?”我也来了兴致。

  “明清史志记载:宣德九年、正德三年、康熙二十六年、乾隆十五年、嘉靖十三年,当地官府都曾展开过大规模地搜捕行动,但仍然是一无所获。”樊老师喝口茶,如数家珍般地讲述起来。

  “这种鬼族人有没有可能是早期巴人的后裔,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而转入了地下隐秘生活状态。”我按照自己的设想启发他。

  “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但秦灭巴国之后,设置巴郡,到汉代又三分巴国,并没有残酷地打压巴人,照理没有必要转入地下的。”樊老师沉思片刻,答道。

  “听当地人讲,天生三桥原来的地名叫巴王谷,会不会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个巴国的国王?”我又试探地问。

  “史志上曾有过巴王谷和苗王坑两种名称的记载,但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那里曾居住过巴王或苗王。”

  “会不会他们居住得特别隐秘,外界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真面目,周围还有没有没被开发的原始深山峡谷可供藏匿呢?”我依然觉得他们有可能隐藏在某个神秘的峡谷地带,就像绝谷之巴一样。

  “这种可能性不大,若说是明清两代这里人烟稀少还有可能,现在交通和科技都这么发达,无论多原始的高山峡谷,万万没有隐藏大量人群的可能。”樊老师说完,从书架上拿出一幅五万分之一的等高线地图,地图标示当地最高峰为仙女山主峰,海拔2033米,而三桥和龙水峡地缝最深处才不过300米,长度也不超过十公里,且全程都被考察过,断没有隐藏大量人群的可能,不仅有些心灰意冷。

  望着我失望的眼神,樊老师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听当地老渔民讲,民国时期,他们的长辈曾经在乌江边发现一具奇特的女尸,那女尸全身****,头发是雪白的,身体也是雪白的,更为奇特的是两只脚的脚丫子是联在一起的,像水禽的脚蹼,由此当地老百姓推测,那就是死去的鬼族女子,也有人说,那就是美人鱼。”

  “有这样的事?怎么县志上没有记载呢?”我产生疑问。

  “民国期间,兵荒马乱的,这一时期的县志最为凌乱,没有记载也是情有可原的。”樊老师虽然这样回答,可眼神也是将信将疑。

  由此我想到世界各地关于发现美人鱼的传说,但没有哪件是值得推敲的,而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这里有没有隐藏的古代巴人,还有那三个神秘人物突然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我便向樊老师打听最近都有那些离奇的失踪事件,除警察讲到的那起失踪外,樊老师又讲了一个神秘的失踪事件:

  “前年还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两个英国人自费在乌江一带探险,也神秘的失踪了,因为是外国人,警方专门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但几天下来,连一个影子都没见着,当地人传言,两个人一定是被鬼族捕获吃掉了,这件事当时传得特别神!”

  我自然不信还有什么鬼族,也许是英国人不小心掉入乌江,这乌江江水如此湍急,水中还有不知名的大鱼,可能是喂鱼了吧?

  临别的时候,樊老师把县志办有关地方史志和巴人的资料都找出来送给我一本,竟然有一大摞,这趟拜访也算是满载而归了。

  于是我决定再去一趟仙女山。

  林海、奇峰、草场、雪原并称为仙女山四绝。因此仙女山亦被开发成了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被称之为“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在重庆独树一帜。

  二月初春,山顶的皑皑白雪尚未完全融化,两条滑雪道上还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上面玩耍,极目望去,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仿佛是到了北国雪原。

  登顶俯瞰仙女山地貌,山峦与草场参差错落,茫茫林海点缀其间,松林顶部都披挂着一缕缕白雪,勾画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黑白灰色线条,在淡淡薄雾的遮盖下,像一幅大写的水墨画。

  在景区内转了大半天,仍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物,肚子咕咕噜噜叫起来了,像这样漫无目的的乱转,估计是很难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了。于是,下到半山腰的仙女山镇,找到一家当地著名的“黔隆鸡杂”店吃饭。

  此时已是下午三点,中饭的高峰期已过,而晚饭还没有开始,店里只有几个店员和厨司围着一个桌子吃饭。看见我进来,一个大妈级店员起身招呼,递过一张菜单,我随便点了几样,在他们隔壁桌子坐了,吩咐他们不用着急,等吃完了再给我做菜不迟。

  厨司很快吃完了饭,进去给我炒菜去了,趁等菜的功夫,与店员们闲聊起来。

  “请问仙女山附近有很深的峡谷吗?”我想起扎格曾经提到一个绝谷。

  “听老汉儿(老爸)讲仙女后山有一个绝谷,他小时候打猎去过,深得很。”一中年大妈接话道。

  “离这里有多远呢?”我顿时兴奋起来。

  “远倒是不远,但路很难走,从镇上往南面走一条小路,具体有多远不太清楚。”说话的还是那个大妈。

  “那地方有考察队去过吗?”我最关心这个问题。

  “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考察它做啥子?”还是中年大妈在答话。

  “有人下到过谷底去吗?”我又开始了刨根问底。

  “好像没听说有人去过,据说下面有狗熊、豹子和大蛇。”大妈说完吐了吐舌头。

  “下面可有老虎?”这是我最关心的动物。

  “以前听说有过,现在有没有就不晓得罗,你尽问这些干啥子哟,莫不是想下去偷猎?”大妈有点不耐烦了。

  “噢,只是感兴趣而已,我是搞动植物研究的。”赶紧撒谎遮掩过去。

  菜上来了,一份泡椒鸡杂,一份高山腊肉,一份麻婆豆腐,一份松茸汤。一个人吃这么多确实太过浪费,可是谁叫鬼谷子硬要给我送来一笔意外之财,当然就想挥霍一下了。

  吃着吃着,就想起罕宝他们来,我在这里饕餮大吃,还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奇怪,到黔隆都三天了,怎么就没有看见一个乞丐,难道是旅游景区为了树立形象工程,把乞丐们都赶走了?

  三菜一汤,一个人吃下来还真费劲,但因为确实好吃,又下饭,所以一不小心居然把菜吃光了,还下去两碗干饭,起身的时候感觉肚子膨胀得厉害,不得已,走出来在镇上逛逛,必须消化消化。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6/26228/142195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