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麻衣鬼道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娘娘庙外,大仙...

第一百四十六章 娘娘庙外,大仙...


  从四叔家出发,跨过两道山梁,又走了二十左右分钟的山路,开着那辆路虎,拉了四叔四婶、林阳以及胡三,这才到了大山边缘的娘娘庙。

  胡三的家就位于娘娘庙村外,独门独户,是个地震以后盖起来的简易房(用土胚、石头以及木梁搭起来的低矮房屋),看起来破破烂烂,没有一丝的生气。

  胡三用钥匙开了门,大踏步的走了进去。

  我背了昏睡的林阳紧随其后,四叔四婶次之。

  “咚咚咚”

  来到自己家门口的胡三轻敲了三下门,嘴里低声朝门里说了句:“妈!人我带来了。”

  屋内良久才传出来一个沙哑而苍老的女人声,“知道了,进来吧!”

  “吱紐”一声,老旧的木门被胡三推开了。胡三一摆手,做了一个请势,我背着林阳当先一步迈了进去。

  也想跨进来的四叔四婶却被胡三拦了下来,“二位请留步,因为这请神的仪式不能太公开,人多眼杂大神未必肯下来,所以还请两位在外稍候片刻。对不住。”说着,“吱紐”一声胡三早已将木门关死了。

  急得四叔四婶在外面直嚷嚷:“小宇啊!看好你弟弟.。”

  “哦!”

  我应了一声算是回答。我能理解在他们心中,除了林阳的安危再也没有别的。輸入網址:Нёǐуапge.сОМ觀看醉心张節

  堂屋里并没有人,只有一张贡桌,三个神龛以及一只深棕色的酒坛。

  令人奇怪的是,三座神龛里供奉的既不是佛,也不是仙,而是三个神态各异的小娃娃。

  小的时候听父亲讲过每个跳大神的神婆所供奉的神是不同的。根据自己的信仰不同,有的供奉的是诸如虎鹰之类的猛兽神,有的供奉的是祖神。所以过去跳大神的神婆在下仙儿之后会变得如动物般行为怪异,有的则会说出一些不为人知的老事,就如同祖上显灵一般的令人匪夷所思。随着时代的变迁,近代的神婆也有供奉佛仙之类神明的,但那看似不搭调的仙灵通常只存在个别神婆之中,并不为大多数同行所赞同。

  看那神龛中的三尊形态各异的泥塑,我知道,今天所遇见的这位神婆更加的另类,心中所崇敬的,非佛非道,亦非兽,更不像是祖灵。因为在常人心目中以老为尊,如果供奉的是祖上英灵,神像必以老者示人,绝不以童颜作首,这有悖常理。

  这三尊童颜泥塑却让我好生奇怪了一阵。不过想了想也便释然,或许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人家供奉的是祖上某几位灵童也未可知。

  “这就是我家的三位大仙。”看我好奇的紧盯着神龛看,胡三说道:“今天也不知能不能请下来一位?还是请二位在此稍候,我去请我母亲出来。”说着,胡三递过来一把椅子。

  我应了一声之后便将林阳放在了椅子上。林阳仍旧昏昏沉沉的睡着,没有一点的动静。

  望着林阳浑身越发浓郁的黑气,我不禁为此行的吉凶深深担忧了起来。

  没过一会儿,灰蓝色粗布门帘一下被挑了起来,胡三搀了一个面容已然十分枯瞿的老太太走了出来。

  那人已然老得说不出有多大年岁了,满脸的褶皱告诉我,她的年龄至少在九十岁开外。

  这人就是黄三姑,胡三的母亲。

  目光穿过一晃而过的门帘,我无意间瞥见,灰暗的正房东屋里只横放着一张木床,而非北方常见的火炕。

  火炕在北方农村来说是很普遍的,纯粹的土砖结构,外加使用木柴或是煤炭这种大自然的精华来取暖,温而不燥,所以对人的身体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治疗风湿关节炎以及腰椎性疾病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但看到那张床的时候,我无法想象面前的这位年愈百岁之人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正当我好奇的时候,胡三已然扶着自己的母亲来到了贡桌旁。

  “给这位小哥看酒!”坐定了的胡老太,吩咐着自己的儿子。

  从那一双不时闪动着异样光芒的眸子中,我看到了一个行将就木之人不应该有的眼神。

  “来喝上三口这祛邪酒!”胡三从贡桌上的酒坛子里倒了一碗酒,双手端到我面前。

  看我满脸不解的样子,胡三连忙解释道:“哦,这是我们的规矩,到了我们胡家,参加了这下大仙儿,开法前,人人都要喝三大口这八叶酒!”

  一听是爷爷研制出来的可以去湿邪的八珍酒,一股亲切感顿时涌上心头。毕竟人家的规矩不能破,接过酒碗,一仰脖,“咕咚咕咚”,那酒碗便见了底。

  随着那烈酒入喉,一股糅合了辛辣、酸涩与麻苦的灼烧感便顺着喉咙一路向下传到了胃间,又如野火燎原般瞬间袭向全身各处。我的脸只觉火辣辣的,我知道它已然红的不能再红。

  尽管浑身犹如掉入火海般的炙热,可内心深处却泛起了丝丝凉意。

  我知道那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可心中却不知道是那酒还是自己出了问题。

  睁着有些醉意的双眼望向胡三母子。

  “好!”,胡三叫了一声好,微笑着将自己手中空空的酒碗一并放到了桌上。

  我知道林阳是已然在家喝过这酒的,所以不用再喝,胡老太因为要招阴灵,也就是要下大仙儿,所以也不适合喝这酒。

  “三儿!去把一应的家伙拿出来,准备为娘助法!”胡老太见我和胡三都喝了酒,吩咐自己的儿子道。

  胡三应了一声之后去了内屋,不一会就拿着一面单面鼓,一只鼓鞭,几张黄表纸以及一盒油彩出来了。

  我知道那些都是请神的专用工具。

  这请神的仪式一般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叫‘大神',一个叫‘帮兵'。‘帮兵'负责用鼓鞭敲打声神鼓,口中念诵神祠,用来召唤供奉在家中的神灵。

  在这里,胡三明显是扮演了帮兵的角色,而其母则是大神。

  正当我出神的时候,胡三已然为自己的母亲涂了满脸的油彩。花花绿绿的颇为怪异,就好似蛮荒野人,又好像京剧脸谱,总之,我不清楚那画的是什么。

  画完油彩,看不出表情的黄三姑并不急于开法,而是很虔诚地点上三炷香,跪在三尊神像前连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不时念叨着什么。听也听不懂。

  礼毕,黄三姑在胡三的搀扶下缓缓站起身,拿了桌上的一张黄表纸,用火机“咔”的一下点燃。那火苗顿时突突的燃了起来,黄三姑轻轻一松手,那瞬间燃尽的一纸灰烬竟然无风自动,轻飘飘的飞向了空中,最终碰到房顶的木椽而变成碎末簌簌而下。

  胡三偷偷告诉我,这叫‘燃纸问神',就是说,如果那黄纸灰烬能飞到屋梁之上,就说明大仙儿在家,接下来就可以下仙儿了。如果那灰烬掉地或未成形,就说明大仙儿不在家或是没空,下大仙儿的仪式要改到第二天再重复进行。

  我知道,今天巧了,大仙儿刚好在家。

  接下来就是正戏了,胡三左手掐神鼓,右手执神鞭,嘴里开始如唱词般念诵了起来,黄三姑则端坐在贡桌旁的椅子上,双手扶膝,双目紧闭,巍然不动。

  只听胡三口中念念有词道:“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喜鹊老挝奔大树,家雀老挝奔房檐。行路的君子住旅店,当兵的住进了营盘。十家上了九家的锁,只有一家门没关。要问为啥门没关,敲锣打鼓请神仙。左手敲起文王鼓,右手拿起五王鞭。文王鼓,柳木圈。奔得儿奔,抱的圆。上面栓上八根弦。四根朝北,四根朝南。四根朝北安天下,四根朝南定江山。在中间安上哪扎闹海金刚圈。上面串上八掉钱。还有乾隆爷的会开员。说完鼓那个再说鞭。这把鞭,男使1尺5,女使1尺3。赶山山就倒,赶海海就干。想当年此鞭落到2郎手,2郎用他赶过单山。此鞭落到帮兵我的手,我给老仙来站班。1点狐,2点黄,3点蟒,4点长,5点那冤魂死后上了房梁。老仙家你不来,我就搬。搬到来年3月3,搬的王母娘娘懒着付那蟠桃会,搬的9天仙女下了天。搬的农民不种地,搬的工人不上班。搬的小光棍5夜3更,棒棒棒棒硬。搬的小寡妇来了电,想汗子,字楞字楞蹭炕沿。老仙家那个往前走,又一关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3/23951/168138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