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辈子刨你家祖坟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辈子刨你家祖坟了


  明十三陵的神功圣德碑亭四角,各有汉白玉华表一座。每座华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条龙,每个华表上方插有石雕云板,顶部石盘上蹲有一只望天吼,华表底部基座为八边须弥座,束腰雕有莲花,刻有云龙。华表外围各有一圈白玉石围栏,立柱和挡板之上也雕有云龙。

  来到近前,站在底部仰头张望这一根华表,更为震撼,但见一条条云龙缠绕柱身,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地向上翱翔缥缈,顶端望天吼更是仰视九天,好似随时直上九天而去。

  “牌面”

  曹七七赞叹不已:

  “这就是华表,相比都十分熟悉,华表又称作“望柱””

  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把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

  说着曹七七分别指了指亭前后的四根柱子,话外之音不言而喻。

  “这不都一样吗”

  人们不以为然。

  “就是,天天见了”

  “哎呦,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四根华表”

  曹七七沉声说道:

  “这四座华表至少距今500多年的历史了,属于明朝初期建筑。”

  “而且”

  她加重语气到:

  “明十三陵这四根华表高米,而金水桥门前的四座华表高度才9.57米。这4根是北京城最高的”

  “卧槽?”

  众人大惊。

  曹七七继续放料:

  “而且每根柱子上雕有98条龙”

  “顶部的圆盘是啥?”

  有人忽然问。

  “一看就是新来的”

  曹七七道:

  “之前说过,那叫:承露盘”

  汉武帝好神仙,作承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注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墩承露,和玉屑饮之。”

  自古以来,“露”会被附会为瑞祥之物。

  《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

  又据汉朝郭宪《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即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基于标榜德政和求长生两种考虑,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用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早晚由于温差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就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将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调和而成后,让汉武帝服下,并且告诉汉武帝这样就能长生不老了。可是公元前87年,汉武帝还是死了。

  “这充分说明,瞎搞,吃枣药丸”

  曹七七颇为无奈:

  “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刘彻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在位晚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

  “巫蛊之祸?”

  “又是国本之争?”

  “这个我知道”

  神仙子开口:

  “汉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后宫有多位佳人先后失宠,为重新获得帝王的恩宠,后宫诸位多邀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目标,同时对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时有发生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而此时的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去汉武帝的宠信,同时外戚家族卫氏于朝廷当中的权势日盛。”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曹七七道:

  “有学者认为,巫蛊之祸实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太子刘据的自杀让汉武帝多年培养的接班人计划落空,刘氏接班人大量受牵连,朝中大臣也多受诛连,导致后来的霍光专权。”

  汉武帝死后,幼子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汉昭帝早逝无子,霍光等人于是立汉武帝之孙刘贺,刘贺登基不久因为品行恶劣又被霍光废掉。然后,霍光立了废太子刘据唯一幸存的孙子刘病已为帝,汉朝帝位回到刘据的后裔手上。

  “尼玛,虎毒还不食子,汉武帝是个人?”

  人们骂骂咧咧。

  “寡人高高在上,汉武帝也不为过”

  一时间直播间气氛低落。

  见状,曹七七转移话题到:

  “好了,带你们去看看神功圣德碑亭”

  说着她转身折回气势恢宏的碑亭,重檐歇山顶的碑亭处理在神道中央,这座碑亭形式与之前清朝几乎相同,同样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基座上。台基边宽23.1米,亭高米,四面檐墙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

  曹七七指着面前的碑亭说道:

  “这是明十三陵内6座神功圣德碑碑亭中唯一石券顶的碑亭,景陵、泰陵、康陵、永陵、德陵、思陵6座圣德碑都是露天的”

  “露天的?”

  人们难以置信。

  “是的”

  曹七七说着迈步踏入碑亭,亭内,迎面矗立着一尊赑屃负碑,碑高约8米,由整块青石雕成,经岁月蹉跎,通体黝黑。

  碑首蟠有6条螭龙,碑下为一只昂首的赑屃,赑屃脚下踏有波浪形状的石台。碑首的正面是篆书刻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

  水友们有些懵:

  “这不是在主神道吗?”

  “这座石碑的确是长陵的”

  曹七七道:“因为最初修的是长陵,其他沿用了长陵的神道”

  “哦哦,这样啊”

  曹七七将镜头对准石碑正面,介绍道:

  “正面刻的明洪熙朱高炽为其父亲永乐朱棣撰写的碑文,全文都是对他父母的一生的歌功颂德,譬如我爸有钱能打,我妈贤惠漂亮等等诸如此类的,全文3236字”

  “而且书法出自明正统年间的书法家程南云之手。”

  、“程南云,知道吧”

  曹七七问。

  “nonono”

  众人摇头。

  曹七七无语,耐心科普到:

  “程南云,字清轩,号远斋”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南云篆法得陈思孝之传,隶、真、草俱有古则,得力于赵孟頫,善大字。“尝奉命书长陵碑。又能画,作雪梅、雪竹极佳。”

  “宣德九年(1434),收藏赵孟頫《重江叠嶂图》的李昶,请南京朝中几位有名望的士人作题,程南云即是其一。这五字题在引首上,用小篆书写,运笔力道均匀,结构严谨,力求笔画粗细与间隔平均,左右对称,在庄重之中带有悦目的装饰性。”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欣赏一下”

  曹七七说着赚到了石碑后面:

  “这碑阴刻的是清高宗乾隆题诗“哀明陵三十韵“”

  曹七七叹了口气,一副败家子的口吻说道:

  “其余三面原本是无字的,这[哀明陵三十韵]主要是1785年,乾隆给前朝皇帝修陵之后,为了让后人知道其功绩,特意撰写的一首诗”

  大致意思为:

  大明销号了,我大清至尊金龙VIP的五代目来给你们修个陵,顺便批评两句,你们大明的子孙好像不太行,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净瞎整,迟到早退穿小鞋,嗑药白嫖花钱多,横批:闹呢?

  反正听不听,你们都挂了,不服有本事从棺材板里蹦出来打我?

  众人:...........

  为嘛有一股不祥的预感,老妹儿,你确定这上面写的真是这个?你保证没有添油加醋?

  接着她来着石碑东面:

  “东面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御诗,刻的主要是刻有大清修明陵的花费记录。总而言之一句话,主要是钱花了,总得留下来点什么。”

  说着他指了指对面石碑西侧说道:

  “西侧是清仁宗嘉庆九年的御制文。”

  “1804年,弘历的儿子嘉庆颙琰,在继承皇位后的第九年,在碑的右侧用行书写了一篇《谒明陵纪事》”

  “内容很简单,和亲爹排好队形对大明进行批陡:我爹认为你们不行,我觉得我爹说的对,你们真的不行”

  “这货基本就是到此一游,他爹来过,他也来过,他见过,虽然没他爹牛皮,但是他跟着他爹”

  曹七七一顿嘲讽。

  众人:.............

  老妹儿,是不是乾隆父子上辈子刨你家祖坟了?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25/225797/177181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