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我盗墓被直播了 > 第七十二章 咸丰有点慌

第七十二章 咸丰有点慌


  说话间,曹七七将镜头对准谥号碑文左下角一个模糊的四四方方的拓印:

  “这个是咸丰皇帝的宝印”

  随着镜头拉近,隐隐约约可见六个古体大字。

  “上面写的什么?”

  “看不懂哦”

  “我读书少,表示不认识”

  “有没有大佬来给解释解释”

  “这个,写的是‘咸丰尊亲之宝’”

  曹七七开口:

  “这种宝印,除了同治帝、光绪帝以外,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谥号碑上都有,都是其亲儿子的宝印”

  康熙上面的是宝印为:雍正尊亲之宝;

  雍正泰陵谥号碑上拓印为:乾隆尊亲之宝;

  乾隆皇帝的神道碑上烙印为:嘉庆尊亲之宝。

  嘉庆皇帝的神道碑上为:道光尊亲之宝;

  道光皇帝的神道碑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咸丰尊亲之宝;

  咸丰皇帝的为:同治尊亲之宝。

  同治皇帝:无“某某尊亲之宝”印章。

  “为什么同治皇帝没有呢?”

  这反常的情况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

  “因为同治皇帝无子嗣”

  老顽童忽然接了一句。

  “是的”

  曹七七点了点头:“尊亲之宝只有自己的子嗣才留”

  “同治帝之后就是光绪帝,二者没有父子关系”

  “光绪帝也没有子嗣,也就是也没有这种印章咯”

  人们明白了过来,反问道。

  “是的”

  曹七七点头。

  “那清朝3座皇后陵神道碑上有这种印章吗?”

  有人忍不住好奇。

  曹七七想了想:

  “清孝庄文皇后的神道碑损毁严重,难以考究;但清孝贞显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的神道碑上有“光绪尊亲之宝”;清孝钦显皇后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谥号碑上有“宣统尊亲之宝”的印章。”

  “哦哦”

  众人懵懵懂懂,闲聊中,曹七七转到了石碑阴面,石碑背面隐隐约约刻有文字,但大多依然模糊不清。

  “这上面写的什么?”

  人们大眼瞪小眼,看了许久也没看明白。

  “这上面是咸丰皇帝撰写的关于道光皇帝的平生,主要介绍了慕陵名称的由来、道光皇帝的遗谕等,而且披露了他和皇六子奕祈日后的矛盾根源。”

  曹七七对着镜头说道:

  “可以说,慕陵虽然没有神功圣德碑,但这座谥号碑其实是兼有圣德神功碑的作用,这在清陵中是绝无仅有的。”

  “慕陵的由来是什么?主播,难道其中还有什秘辛不成?”

  人们顿时八卦了起来。

  “其实还好”

  曹七七简单说道:

  “按清朝惯例,皇帝皇后的陵寝名称是由子嗣皇帝来选定,匾额和碑铭也由嗣皇帝书写。但慕陵的名称都是道光皇帝自己生前选定的,其慕意为仰慕泰、昌二位先祖的功德”

  “哦~~~”

  众人懂得。

  “话说,那道光皇帝的遗谕又是什么呢?”

  人们随之又问道。

  “道光生前留下四道遗谕,是为了惩罚自己,但坑惨了咸丰皇帝”

  曹七七一边浏览脑海中的记忆一边说道:

  “第一道遗谕:死后不配天。”

  也就是:他的神牌死后不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

  第二道遗谕:神牌不升太庙

  可以升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

  第三道遗谕:死后不建圣德神功碑

  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内石碑上,陵寝名称要刻在明楼碑的阴面。碑文不可用“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

  第四道遗谕:死后只将其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

  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必要长期保留。

  “这看似简单的四道遗谕给咸丰皇帝出了一道难题”

  “这有什么难的?”

  众人不明所以,看着很正常啊?

  “呵呵,没事多读书”

  老顽童插话道:

  “皇帝死后配天,升太庙都是大清国历代的祖制。中国历朝历代如此。况且在民间老人去世后,还要立牌位供奉,按时节上香接受后代人的香火。作为大清皇帝,岂能死后不升太庙?”

  老顽童反问道:“那多没牌面?”

  “是的”

  曹七七说道:

  “难就难在道光皇帝在遗谕中反复强调:若继体之君、顾命之臣不遵朕谕,任意强行,则是甘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

  “咸丰皇帝照做了——有违祖制,不德不孝;”

  “咸丰皇帝照做——照旧,不忠不孝”

  “这就很难受!”

  曹七七说着从背包掏出一微型无线摄像头,放置在了神道碑亭赑屃的下方,摄像头对准前方来时的路。这一举动做的隐蔽,直播间众人没有看到,但系统看到了。

  “卧槽?这装备挺齐全”

  曹七七做完这一切重新起身继续说道:

  “刚继位年仅只有20岁的咸丰太难了,为了顾全自己father的尊严,又要保住自己的名节帝苦思冥想,在诸位王公大臣的出谋划策之下,对这四道遗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第一,道光帝神牌仍配天、升太庙。只是从咸丰帝开始,清代帝王不再配天坛。

  反正他爹都挂了,配不配天升不升太庙他说了算,这是当儿子的一片孝心,反正他爹死都死了总不能半夜掀开棺材板爬出来打他。

  同时还将道光帝的第一条朱谕和咸丰自己的这道谕旨抄录一份,悬挂在天坛的斋宫内。

  第二,龙泉峪慕陵不建圣德神功碑楼,按照道光帝的意思,将圣德神功碑文刻写在神道碑阴面,并为道光帝补建方城明楼。

  第三条第四条很好办,基本很easy。

  “整片碑文据说有839个字”

  曹七七说道。

  “那道光和他皇六子奕祈的矛盾又是什么呢?”

  对于宫廷斗争秘辛,人们总是止不住好奇心想要窥探一二。

  “归根究底还是争夺储君惹的祸”

  “道光皇帝一共有9个儿子”

  曹七七环视了一圈,神道碑亭内没有其他特色后,这才转身向外走去:

  “长子奕纬、次子奕纲、三子奕继、四子奕詝(咸丰),五子奕誴、六子奕欣、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

  “其中前三子先逝,五子过继给了敦恪亲王绵恺。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这年奕詝十六岁,奕訢十五岁,其余皇子都是五岁以下的幼童。这就意味着有条件、有能力竞争帝位者,只有奕詝(咸丰)和奕訢两兄弟。”

  作为道光帝的六皇子奕訢,他天资聪颖,善于骑射,咸丰帝则稍逊一筹。因而深受道光皇帝宠爱;加之其是生母博尔济锦氏深受道光帝宠爱。特别是在咸丰帝生母孝全皇后去世后,由她来统摄六宫之事,道光帝把皇四子也交她养育。对皇六子奕訢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征治资苯。

  他的劣势也很明显:庶出,不懂玩弄权术。

  他的老师为卓秉恬。此人德才兼优,不耍弄政治手腕,喜经世致用之学,不够圆滑。

  而咸丰帝优势十分明显:皇后之子,工于心计。

  奕詝的老师为杜受田。此人传授给奕詝的学问,帝王之道。此人老谋深算,他在为人处事与捉摸皇帝心思方面却胜过卓秉恬甚多。

  劣势也十分明显:老妈死的早,自己身体有疾,是个瘸子。

  但经“围猎”与“藏拙示孝”,皇六子出局。

  但,皇六子奕欣之后却干了一件惊天东堤的大事,他将慈禧一手推向了至高之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25/225797/174607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