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医域无双 > 第七十三章 中气已绝

第七十三章 中气已绝


  赵新明的眼睛很毒,一眼就看中段老板的那件雕像,上手一摸,他发现竟是乌木雕刻而成。乌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阴沉木,是木材沉积于古河床之下,经过成千上百年后形成的化石,价值不凡,所以古人也讲了,“宁要乌木一方,不要珠宝一箱。”

  “老段,你这东西是从哪里淘换来的。眼光不错嘛,光这材料,就值十几二十万了!”赵新明仔细观察了一下雕像的风格,道:“看刀工和造型,应该明朝的物件,老段,你捡到宝乐。”

  段老板就呵呵地笑着,一脸开心,现在满市场都是假古董,他这个外行能淘换到一件真货,真得挺满足,至少没有交学费啊。

  赵新明又看了看刘阳的箱子,道:“黄花梨做的,材质不凡,雕工也简约大气,是个古物,这个箱子很不错,只是为什么要雕成花苞呢?”赵新明摇了摇头,有些不解,花最美好的时刻,是在绽放之后,很少见人雕刻花苞的。

  “花在这里!”刘阳上前按下花苞上的按钮,打开箱子,然后把箱子翻转过来。

  “咦?”赵新明的眼睛立刻亮了,原来箱子打开之后,箱面上的花苞往外伸展了一些,造型变成了一个花朵,没想到这箱子竟然还内有机关,当年制作它的工匠,肯定花费了不少奇思妙想。

  “有点意思,有点意思!”

  赵新明欣喜地抱着箱子看了两遍,又发现了花朵的不同之处,看造型,应该是朵梅花,但梅花只有五瓣,这里却雕成了六瓣,也不知道是不是雕错了。

  郭方年上次见过这个箱子,当时只顾着自己夫人的病情,也有没细看,就没有发现这个地方,此时他也是上来仔细观察,过了一会,道:“我现在也有些嫉妒了,刘大夫竟然每天都抱着这么一个宝箱,到处给人看病。”

  赵新明捶胸顿足,“早知道这样,我就让人去抢了他。”

  刘阳笑了笑,“我就是觉得出门带着它比较方便。”

  赵新明眼珠子转了两下,过来商量道:“刘大夫,我很喜欢你这个箱子,不知道有没有割爱的可能?”

  刘阳摇了摇头,“这话就不用讲了,这箱子是我家祖传的,祖辈都用这个箱子行医。”

  赵新明一听,只得作罢,上前再看别的物件,就有些兴趣寥寥,心思全在刘阳的那只箱子上,他是个职业古玩收藏家,遇到好东西,就想收入囊中,然后摆到家里慢慢欣赏。

  大家带来的东西很快鉴赏完毕,有真有假。嘴上带短须的王老板,他带来的两件东西,都被鉴定为假的,看样子有些不服气,跟郭方年几人争辩了几句,最后不得不认栽,坐在那里气呼呼地喝着茶。

  “行了,老王,别生气了。”赵新明劝着,“谁都有走眼的时候,我当年也是交了很多的学费。”

  “是,不用太放在心上,以后再慢慢淘弄!”矮胖的段老板也劝了一句。

  王老板更不爽了,这话要是别人说,他还能接受,可跟自己同样是外行的段胖子都能买到真货,自己水平比他强,怎么就买了假货呢。想到这里,王老板更是不爽,他站起身来,“我这里还有一件东西,几位再帮忙给瞧瞧。”

  说着,他走到一旁,从一个小型保险柜里,拿出一副卷好的书轴。

  “老王你真是的,有好东西就早点拿出来嘛!”赵新明是个行家,一看纸张泛黄的程度和书轴的质地,就知道这东西不俗,他赶紧走过去,把八仙桌一收拾,空出好大一块地方,道:“来,放在这里,让我仔细看看。”语气中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了。

  王老板捧着书轴过去,小心解开,然后慢慢铺陈,最后把书卷打开,平摊在了桌面。

  “是董其昌的字!”赵新明一下就认了出来,这可是有名的大家,他脸露欣喜,仔细观察着书法风格,又检查了后面的落款和铃印,道:“没错,是董其昌的字,属于是他早期的作品了,此时他的风格还未彻底形成,其间很多字,仍有模仿多位名家的痕迹。”

  刘阳不怎么会鉴定书法,但董其昌他还是知道的,那是明朝后期的一代书法大家,笔风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对后世书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董其昌的书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好,相反,他早年的字很难看。十七岁时,董其昌去参加会考,本来应该是第一名的,但主考官嫌他写字太难看了,就把第一名给了董其昌的侄子。这让董其昌大受其辱,回来后他发愤图强,研究和临摹了很多书法大家的字,最后自称一体。

  郭方年和老向也上前仔细鉴定一番,最后都颔首道:“应该是董其昌的真迹,看风格,确实是他早期的作品,其间确实能看到一些其他名家风格的眉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董其昌这幅作品,风格还未臻于大成,仍受了其他名家的影响。

  “老王,这幅字很不错,董其昌的作品,可是太为难得了!”赵新明又是一副恋恋不舍状,趴在字卷上不肯起放手。

  老王嘴角上翘,露出得意神色,他看着这边还没发表意见的刘阳和段胖子,“你们两位也帮忙瞧瞧吧。”

  段胖子连连摆手,“我自己的字都是狗爬叉,哪懂这个,就不献丑了。”

  刘阳平时也喜欢写字,听到这话,他就走了过去,站在字卷前看了片刻,眉头皱了起来,他问旁边的赵新明,“赵老板,这字真是董其昌早期的作品?”

  赵新明一竖眼,“你这是什么意思!别人的字,我或许能看错,董其昌这么出名,他的字,我是绝不会看错的。”

  刘阳就摇了摇头,“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这幅字就是假的了!”

  屋里的人就有些奇怪,这是什么逻辑?就连一直坐在那里喝茶的段胖子,也走过去看了两眼,想知道这幅字到底有何秘密。

  只有王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嘴巴张了一下,但没有说话。

  郭方舟问道:“刘大夫,能说说原因吗,也让我们几个都长长见识,到底这幅字假在了哪里?”郭方舟很纳闷,凭他自己多年的书法鉴定经验,这幅字绝对是真的。

  “说出来几位可能有些难以接受,不过事实如此!”刘阳指着那幅字,“我不懂什么书法,我是从医术的角度来观察的。根据我的观察,写这幅字的人,当时中气已绝,写完这幅字,七天之内必亡,药石无救。而董其昌是出了名的高寿书法名家,如果这是他的早期作品,就有些违背医家常理了。”

  古人云:书文字画,皆有中气行于其间,故能从中看出书家的穷通寿夭。笔风圆转流利,其人必定圆滑世故,比如弃赵投元的大书法家赵孟;笔风雄浑沉厚,其人必定忠义不屈,比如颜真卿。

  看书法除了要看字体字形,也要看字的筋骨正气。

  老向是个酷爱书法的人,他相信字是有精神在内的,听到刘阳的话,就又上前仔细观察了一遍,最后摇头道:“看不准,这幅字还真的有点看不准啊。”

  说完,他坐回位子里,喝了一口茶,道:“我在清代的一本古书《鸥陂渔话》中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清初大书法家、大医家傅青主。有一次傅青主喝醉了,写了一幅狂草后,就去睡了,第二天起来之后再看,突然怅然,称自己的命不会长久。儿子问他原因,他说从字中看出自己中气已绝,命将不久。傅青主的儿子这才承认,说这幅字并不是父亲你写的,是你昨晚睡了之后,我临摹的。傅青主更加悲伤,说既是如此,怕是你的命也不会长久了。事后不久,傅青主的儿子就去世了,对傅青主的打击非常大。”

  放下茶杯,老向叹道:“没想到刘大夫和傅青主一样,都是观气的高手,可惜这幅字的真假,还不好说啊。”

  赵新明此时看着王老板,道:“老陈,这幅字既然是你淘换来的,你能不能讲一下来历?”

  王老板脸色有些失落,摆了摆手,没好气道:“就是淘换来的,有什么可讲的。”

  老向眉头微蹙,这可不是王老板该有的表现啊,平时真假有争议的时候,他一定会吹胡子瞪眼,拼命维护自己的看法,怎么今天有些兴致不足的样子呢。

  对照前后一细琢磨,老向突然明白了,****的,这姓王的一定是早就知道这幅字是假的,他今天带来的东西又被大家鉴定为是假的,他扫了面子,就拿出这幅字,想故意想考究大家的眼力,可惜的是,骗过了所有的专家,却让做大夫的刘阳给一眼识破了。

  古玩这行里,假九真一,想混出名气非常不容易,所以越是有名气的大家,就越是爱惜自己的名声,像今天这样,三位高手能为两位外行免费鉴定东西,本身已经非常难得了,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人故意下绊子,要让你栽个跟头。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22/22556/1331759.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