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新闯王 > 第五百三十五章 陕北局势

第五百三十五章 陕北局势


  面对高迎祥大军呼啸宜川内外  宜川县不是沒有应对  但应对的办法仅仅限于确保县城不失

  倒不是宜川县尊赵梓赵子龙不作为  实在是因为在这延安府出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大到比杆子劫掠全县还重要

  病入膏盲的岳和声死了

  岳和声的死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  七十几岁的老人  在这位置上已经耗了十几年了  每每想要升迁  却都会碰到一个坎  为了能够升迁  只能攀附当朝掌控实权的势力  于是就在清流  阉党  清流之间左右摇摆  到最后  哪里都不得近身  好不容易安稳下來  这一回却被个吕世搅乱了地方  更是被皇上几次切责  当时内忧外困一病不起  这一拖到了年后  夏季起时  炎热难熬  更不适合养病  于是岳和声便一命呜呼

  其实岳和声死了也就死了  一个过气的老官大家也不放在心上  现在大家放在心上  而且严重关切的是新的继任

  岳和声刚刚死去  继任者就登堂入室的上任了  但这位上任人却让大家的心都提了起來  他的上任  预示着原先的对内政策将有大步调整

  洪承畴  原先陕西督粮道首官  现在的新任延绥巡抚  这可是个对待杆子的强势人物

  洪承畴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  字彦演  号亨九  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1]  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  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  历员外郎、郎中等职  在刑部任事6年  明?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  以才高识士  所选人才皆俊奇  为朝廷所器重  2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明?天启七年(1627年)  升陕西督道参议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  王嘉胤、杨六、不沾泥、吕世等在陕西府谷米脂等地举起义旗  全陕响应  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  包括吕世、不沾泥、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的  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  一部分官军边兵  因缺饷哗变  亦加入义军  并成为骨干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二年(1629年)  农民军王左桂、苗美率五万流寇进攻韩城  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  情急之下  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  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  贼军溃败  解了韩城之围  顿时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  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  作为杨鹤手下干将  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  可是洪承畴沒有  他反而大力剿匪  而且不仅剿匪  且并“杀降”  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  这也是洪承畴出现在每本历史书上都是“反动人物”的原因

  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  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  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  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  就是因为这种诈降  由此可见  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但洪承畴的这一异动  却带來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  那就是他的老上司  提拔与他的杨鹤剿抚之策  在陕西彻底失败  失败的原因就是沒有人再敢受扶  这样  原本寄希望于招抚而平息陕西的崇祯帝  就对杨鹤彻底失望  最后竟然翻脸不认人的将招抚失败的结局全部推在了杨鹤身上  最终将杨鹤锁拿下狱  洪承畴的围剿政策  这也变相的害死了他的恩师

  而第二个手段就是参倒一批招抚干将  比如延安知府  大力提拔了一批对杆子态度强硬的官吏上位  比如镇压杆子最积极的周暨接任

  但他这一番动作  却让整个延绥官场更加无所适从

  直接管辖三边的总督杨鹤用抚  而这个杨鹤下辖的延绥巡抚却用剿  政令上下矛盾  意见互不统一  怎么不让这些下级官吏无所适从

  于是  赵梓就在这大堂之上惶惶然不知所以  就只能放任城外杆子呼啸劫掠了  自己的事才是大事  其他的都是小事  站队  这是大事

  “东主  ”被眼前县尊绕花了眼睛的师爷将折扇啪的一拢  站起身对赵梓拱拱手

  “先生有何可以教我  ”赵梓站住身形  愁眉不展的问道

  “其实东主却是多虑了  事情不像您想象的那么复杂  ”

  一向沉稳潇洒的赵梓  这时候也真的在不能沉稳了  “这事情还不复杂  都复杂的乱成一团麻了  上峰用缴  上峰的上峰用抚  那你说我该听谁的  尤其是现在自己的处境  城外就有杆子呼啸來去  我不可能就这么坐着不管吧

  如果不管  我就是一个纵贼糜烂的罪过  管吧  怎么管  打一场  那巡抚高兴  但总督不快  不打一场  总督高兴  但巡抚不快  这不是让自己左右为难吗

  官场上  作为下属  听风是雨  那和找死沒有区别  但是看到风云变色  那你还在这里不收衣服  那你也离着回家卖红薯不远  但其实那样风起的时候  都是有预兆的  大家也可以第一时间闻出风头  是有雨无雨  大家只要看准风头  那立刻一步跨出  站队正确  保证升官发财  但现在是什么  是东南西北风乱刮  你倒是说我该是收衣服还是晾衣服

  看看已经焦头烂额的县尊  师爷不由一笑  其实赵梓身为县尊  才智当然不输旁人  但在这个当口  太过着意厉害  却是当事者迷  自己却要说上一说了

  “东主只看总督与巡抚之间的分歧  却为什么不往远处看呢  ”

  “远处  ”赵梓疑惑的看了下师爷  不知道他所指的远处是何处  但看看师爷暧昧的笑容  突然恍然大悟  当时一拍脑袋道:“是了  是了  我却是沒有远见了  ”

  “东主不过是当局者迷  却不是沒有了远见  只要将远方加入进來  这就是我们进退的空间余地  ”

  被这么一说  赵梓不由站住  想了想之后  长出一口气  放下浑身焦虑  走到上首坐下  端起已经凉了茶碗一口喝下  凉茶更好  正可浇灭了自己心头的热火

  症结一开  赵梓思想也就活络了起來  屋子里也沒有外人  这师爷也是跟着自己辗转几地的老人  也不见外  于是就施施然道:“先生提醒的是  巡抚主剿  总督主抚  但其实一切都在上面  最终定板的还得是咱们的皇上  这时候  我们先观察一番  就站在中间  等上面有了决断了  咱们再站队不迟啊  ”

  “其实  东主又错了  ”师爷将折扇哗的打开  继续慢条斯理的煽风  其实在这个二堂之上  前后通透  一阵阵凉风在这里穿过  比那把扇子要好的多  不过师爷都有这个调调  显着诗文不是  看看左右只有自己与东主两人  那师爷也要卖弄一下自己的见识

  “怎么说我又错啦  ”赵梓有点迷茫了

  那师爷施施然翘起二郎腿  慢条斯理的道:“站队  这时候非常关键  既然东主已经将那位考虑进來  那怎么能放弃先站好位置的机会  只有这个时候站对了  将來才不被看做首鼠两端啊  ”

  赵梓就又深锁眉头  陷进刚刚那个头疼的问題里去了

  看看东主的样子  那师爷云淡风轻的自顾道:“说句大不敬的话  咱们的那位还是年轻  刚开始看着大刀阔斧的整治了阉党  倒是有了中兴之色  但是  后來  却一力扩大  牵连多多  又让那清流浑水摸鱼  一股脑的将朝堂上下的异己清理了干净  其实一个完美的朝堂  哪能就要一股势力  那还不架空了  左右制衡才是办法  ”

  赵梓点头  不由叹一声道:“还是在潜抵里出來的  沒经过饱学大儒教授  在这帝王之术上还是欠了火候啊  ”

  “现在  朝堂之上成了清流的一言堂  都有人说了  其实咱们的那位每日勤勤恳恳的朝廷问对  其实都是瞎忙活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在那位清流领袖的书房里  早就串掇好了的  拿出來不过就是一个过场  咱们那位若是准了  那就是一番歌功颂德  在世的明主  如果反对  那就千人一言  大道理层出不穷  根本就沒有反对声音  那位孤掌难鸣  也只能任人摆布了  ”

  “其实要说  咱们那位也不甘心  当政这些时日  便换了首辅  希望能通过这个改变一些  ”赵梓小声道

  那师爷却不以为然道:“换个首辅就完啦  换上來的还不是清流一党  那和不换有什么两样  反倒是让清流更加齐心  这能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咱们那位性子多变  朝令夕改  做事超切罢了  ”

  赵梓点点头赞同这个观点

  “既然做事超切而且朝令夕改  那您说  这总督杨鹤的剿抚之策还能行多远  ”

  “但是  ”这时候赵梓还是拿不准  不觉犹豫

  “东主  招抚需要的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一纸诏令  一个官帽吗  ”那师爷将身子往前一探  提出了一个问題  然后不等赵梓回应  立刻面带成竹在胸的往后一靠  将手中的纸扇摇的哗哗直响

  “着啊  ”赵梓将双手一拍  大笑起來  “招抚是要钱粮土地的啊  那些清流只会花钱不会生钱  这两年多下來  早就将户部弄的门可罗雀了  更抱着士大夫的荒谬理论  认为一顿教化就可以让四海升平  哈哈  教化  教化能当饭吃吗  田地就更别说  都在皇庄王田  士绅大户手中  这满天下还有余田吗  招抚  拿什么招抚  这就是屡屡招抚  屡屡反叛的原因  ”越说越激愤  越说越感觉沮丧  直到颓然坐倒  皱眉苦思

  “对  既然招抚无果  那么  以小皇帝的性子  那就只有走围剿的策略了  因此上  您说  我们该站在哪边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5/15739/213993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