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狂想之三国 > 128 废帝

128 废帝


  128废帝

  ---

  董卓是非常急切的想知道答案,李儒首先下拜,恭敬道,“恭喜主公,天命之人正是您啊!”

  “啊~,这是真的!”董卓顿时惊喜,眼神爆睁出强烈光芒。

  “千真万确啊,我来给主公解释,谚语是这样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西汉十二帝,东汉十二帝,表示汉朝面临灭亡的危险!此时玉玺有灵,就有了最后一句,宝物于洞中,主公,你反复念一下这句话,可有感想?”

  董卓于是反复念了几遍,疑惑抬头,“文优,不就是宝物藏在洞里么?没什么啊?”

  “呵呵,主公,你把最后的洞中与您的名讳对比一下,如何?”

  “哦,洞中、董卓!哎呀,原来读音类似啊,几乎相同!嗯,宝物于董卓,只待天命人!哈哈~~,原来如此!”

  董卓狂笑,抚摸着虬须是摇头晃脑,激动的颤抖,兴奋不已,突然又想到什么,赶紧追问,“文优,玉玺到底何处,快说!”

  “回主公,这就是洞中,而所谓洞,必然是在地下!也就是在皇宫的地下!”

  “有理,哎呀,原来就在眼皮底下啊!好~,那么快去寻找!”董卓激动啊,上前拉住李儒就要走。

  “主公勿急,此事需要谋划一下,不可大张旗鼓。”

  董卓止住脚步,“对,太心急了点,文优为我谋之。”

  李儒稍微一想,就带领着一队亲信,两人快速前往皇宫,开始有意识的搜索,开始敲敲打打,主要还是在室内,毕竟容易掩藏,结果毫无所得,

  最后李儒来到花园,看见了一口井,顿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所谓洞中是何意,地上有洞不就是井么!

  如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很容易了,很快就有亲卫来报告,在一口井找到一具宫女尸体,还有一个包裹在其怀中!

  两人快步赶到现场,董卓远远一看,大喜,“应该就是了!”

  “主公,此时不宜察看,回去也不迟!”

  “多谢文优提醒,”于是对手下说,“把尸体埋了,收兵!”

  等两人回到府邸内房,董卓开始解开桌上的包裹,一层层剥开,终于露出了一个朱红木匣!上有金锁扣着。

  董卓顿时呼吸粗大,双手颤抖着,拔开锁扣,然后慢慢的提起木盖,突然,散射出五色毫光,只见一四寸方形宝玉,翠绿晶莹,玲珑剔透,闪闪发亮,上镌五龙交纽,活灵活现,犹若踏云腾飞!

  “啊~~!”两人大惊,双眼盯着不放,犹如进入了幻境。

  董卓是已经沉迷其中,表情凝固,身子呆立,犹如石像,开始无限的幻想,既然真的是灵宝玉玺,那么表示谚语为真,就是自己为天命之人,乃是上天注定的来取代汉朝的,乃是真命天子!这是天意啊!啊~,真的落在了我董仲颖身上啦!接着往后想,是越想越欢喜,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李儒本来也是浮想联翩,想象着岳父董卓既然可以做皇帝,自己地位也是急剧提高,变成驸马爷了,也是深陷其中,被笑声惊醒,顿时恢复了智者的逻辑,赶紧出言,

  “主公,快拿起来看看,是否缺一角!”

  “哦,”董卓双手捧起,查看底部,果然,宝玉一小角乃是用黄金镶嵌,看上去就不是那么完美,毕竟颜色完全不同,看着别扭,“呃~,这是为何?”

  “呵呵,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此乃真品,就是传国玉玺,相传王莽篡汉之时,孝元皇太后将玉玺掷向王寻、苏献,故而崩坏其一角,无奈之下,只有以金镶之。”

  “原来如此。”

  “主公再看,上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呵呵,绝对错不了啦!”

  “啊哈哈~,我果然是天命之人,哈哈哈!”然后看向李儒就更是满意了,“这次多亏了贤婿啊,否则就要与宝物失之交臂,我~,嗯,朕必有重赏!就封为列候!”

  李儒会意,立即跪拜在地,恭敬一礼,“多谢皇上!”

  “哈哈!好,贤婿请起。”

  “是,主公,既然玉玺到手,那么就要进行下一步策略了,就是废少帝,改立陈留王!”

  董卓于是放下玉玺装好,疑惑道,“贤婿,既然朕乃是天命之人,直接登基即可,之前的计划应该需要改变一下了吧。”

  “主公,此乃策略,代汉登基需要一定了礼仪,也就是禅让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也有利于表明主公的正统性!而且,之前废帝的目的乃是为了看清楚群臣的反应,对那些顽固分子,自然要清理干净,这样才能扫清障碍,保证主公顺利继位啊!”

  董卓了然,“好,那就再等等,一切就拜托贤婿了!”

  “是,主公,敢不竭尽全力!”

  李儒本来就有了整体的计划,就是矫诏先帝密诏遗旨,内容就是要立幼子陈留王刘协为太子,这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乃是发生过的事实,这回有了玉玺,就更完美了,只要一盖上宝印,圣旨就是真的,提高了可信度,无人可以反驳!那么计划就更加的顺利了。

  “主公,为了计策顺利,玉玺还是保密为好,这样才能保证遗旨的真实性,不是伪造!所以,此时不宜暴露,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主公明察。”

  董卓也不是笨人,既然玉玺到手了,当然是藏起来,不给别人知道了,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就是傻子!然后等到大局已定,自己要登基的时候再拿出来,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点头同意,

  “嗯,有理。”

  “如此,事情就简单了,只要在遗旨上盖印即可!计划无需修改,还需主公配合!”

  董卓自然同意,也就是一用而已。然后两人再商量一些细节,终于完善了计策。

  第二天,朝堂之上!董卓再次提出废帝,群臣因为有了思想准备,加上互相之间的串联,已经是非常的默契,集体出列反对!

  结果,董卓好整以暇的从袖中拿出了密诏,然后当众开始宣读,群臣震惊莫名,迟疑不定,直到念完,多数大臣开始提出异议,认为这乃是矫诏!

  结果,董卓毫不生气,眼神藐视,递过去给众臣察看,群臣仔细分辨,特别是看到有玺印,顿时惊的无话可说,纷纷默念难道是真的?可是没道理啊!密诏怎么可能被董卓得到!顿时思维紊乱,提不出反对意见!

  于是董卓立即请出了刘协登位,然后带头朝贺,群臣无奈,只有跟随,终于大局底定!

  接下来,改元初平,尊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势更盛,权倾朝野;

  而少帝则贬为弘农王,与何太后在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不准百官接近,过了一个月,双双被杀。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36/136805/716094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