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狂想之三国 > 我的狂想--武力

我的狂想--武力


  大家玩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都知道,每个将都有一个四维的设置,以直观的数据体现将领的各项能力。分为了武力、智力、政治、魅力。

  在游戏里,后面三项主要是内政人才上体现的明显,相对而言,武将只有在战斗中才有一些表现。比如:吕布武力最高,但是智力太差,所有系列里都只有三十多,这个我十分反感,设的也太低了吧。因为战斗中有各种计谋的使用,如混乱、侧击、单挑之类,这个智力低了容易吃对方的各种计谋,那就根本不用打了,从头到尾都在混乱,不受指挥了,然后就看着兵力的减少,直到被消灭。

  当然,这是游戏里的设置,仅供参考。

  这次讲一下我对武力方面的一些看法。

  我就以比较简单易懂的说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武力首先是力,所谓力,大家知道,分为两个方面,那就是力的大小与方向。

  那么首先看力的大小,一般人都不准确的知道自己的一拳有多少力量,但是玩家都是明白的,可以到电玩店里面去测试一下,有这么一种机器,像举着一个较大的拳套的就是了。一般的说,人的最大力量与体重成正比。我指没有特意锻炼的普通人。

  大家都看过重量级拳王争霸赛,电视里有时会有一个力量的框,能显示拳手打斗中的即时力量的大小,一般普通的一拳都在一百公斤以上!那是相当恐怖的。普通人在要害部位受到那么一拳,估计是直接要人命的。

  所以,我就以此为标准,以及游戏里的数据做对比,使其量化,以满分一百为最高,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95以上的为超级猛将,95~85的为一流猛将,85~75为二流武将,75~65为一般武将,65以下的就是被秒杀的差将或者是文士。

  三国志游戏里面,吕布武力最高为99,接下来是赵云的98,再下面,97的有关羽、张飞、典韦、许褚、马超;96的有黄忠、甘宁、夏侯惇;95的有姜维。以上就是超级猛将,有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张飞,四关五马六典韦,七黄八夏九姜维。还是很好记的。

  上面是对力的大小的划分,我又加了个力的方向。

  看过武侠小说的都知道,武功的境界划分为明劲,暗劲,化劲。这个明劲就是力量的大小;暗劲么,比较难以理解,小说里描述为隔山打牛式的杀伤对手内脏而表面无伤害,我就是不太理解,因为我不会武功,这个打伤内脏你总要打到身体的躯干吧,怎么只要互相拳拳相触就一定伤到了内脏,这个距离有那么一点夸张总是有的。

  所以,我就改为了巧力,正所谓方言:不要用蛮力啊,要用巧力!这个蛮力就是明劲了。而巧力,把他形象化,是对力的方向的掌握来判断是否高明,比如太极拳的推手,是在接触的瞬间改变力的方向,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就是如此了。设想一下两个人打架,力量相当,那么就要看被打击到的次数来表示胜负,在拳赛里就是所谓的点数。要是一方在技术上胜对手一层,那么也是一面倒,很明显,打不到对方,力量再高也归零,这说明力是有距离的,也就是对巧力的另一种补充。

  我把这个巧力数据化,相当于加成为机器人大战中的必中、必闪。而怎么运用这个巧力就是相应的各种精妙的招式了。

  最后,武将的能力还要加上一个外力,那就是所拥有的武器的加成,这个就相当于给蛮力上加一定的武器重量来表示。不然为什么越厉害的武将使用的武器就越重的原因了,不然就是傻子。

  然而,在武侠小说里加了个化劲,或者罡气,就更厉害了;所谓化劲,个人理解就是达到了对力量的完全的控制,也就是融会贯通了,我称之为控力?通力?会力?

  害的我又失眠了!

  最后,到了早上,灵光一闪,有了!

  原来我被武侠小说误导,老是去想象“化”这个字面的意思,完全没必要。

  “全力”,这就是我的结论。来源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力一击,相当简单,事实就是这么的在不经意间解决了。

  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个全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力量的消耗的问题,当拳头打出去的时候,力量已经在慢慢的消耗,直到打空归零。容易理解吧。

  这种全力的状态大家都理解,而且也不是那么的不可做到;一般人在兴奋或者愤怒的时候,偶尔可以达到这个层面。俗话说的好,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或者临死一击,那是相当厉害的,大家要避免;在兵法上就是穷寇莫追的体现。

  但是,如果人人都能简单的达到的话,还要练功干什么?

  那是因为,普通人只有精神状态极度绷紧的时候才有可能,并不是必然。只是偶尔的灵光一闪,或者叫会心一击。出现的概率太低太低,练武就是为了提高这个概率!

  那么这个全力的状态实在太少,我们怎么看得见呢?我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正面的体会:第一个,霹雳世界里的发在意先,看布袋戏里叶小钗的成名绝技就是了,而字面上的意思也是比较好理解;第二个,三国演义中武将单挑时往往会大喝一声,这是气势累积到了极限的表现;第三个,就是李小龙的咏春拳里的寸拳了,这个离我们最近,而且还保留了李小龙的视频和电影,里面李小龙一击可以把人踢出十米开外,幸亏有软垫,不然直接废了。

  说到了李小龙,我对他的崇拜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看过了李的各种纪录片,对李小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有几方面的心得。我简单说下,首先是李小龙的武道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对武功招式的简化,最后归为了两个字:攻、防。这与李小龙在美国的学习分不开的,李学的是哲学,在李的导师的帮助下,武功突飞猛进。进一步,达到了宗师的境界,也就是精神方面达到了道的层次。所以,练武就是练神。

  最后,综合考虑后,其实现实中追求各种数据化是无意义的,真正的是境界上面的差距,那不是力量的多少能够弥补的。

  所以突破了力的层面,到了道的境界,我理解为“武”,或者武道。这个就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我无法解释了,大家看小日本的武士道,就知道了,那就是精神达到了疯狂的极限!;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36/136805/716081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