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家国天下 > 第一百九十章 局势演变

第一百九十章 局势演变


  朝廷准备将宁王册封在塞北的消息要比朱樉的奏折早几天到达。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低估这两个消息对双方所产生的震动——尤其是对那些向来都自以为处处料敌一步的朝中少壮们而言。

  这些人自幼寒窗苦读十余载,自认饱读圣贤书,是大明的精英,是为皇家为朝廷管理天下,教化百姓的国之栋梁。虽然皇上是驱逐达虏光复中原的开国圣君,而这些年来大明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些锐气十足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还是坚定的认为,只有依照他们的理想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大明的唯一出路。

  对于朱棣这样的强势藩镇,除了少数和地方关系密切的人之外,朝中大臣们的态度明显的分成了两派——

  年纪稍长些的大臣们都是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过来的,知道当四等人和驴子等价的日子不好受,也知道被鞑子堵在家门口是个什么滋味。故此,这些人虽然对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于地方之手忧心忡忡,也希望逐步限制地方藩镇的权力,但是对朱棣这样对外战功累累的藩镇至少在短期内还是抱着较为宽容的态度。

  而一些近几年依附着朱允文和他身边小圈子里的“达人”快速窜生的少壮派就要激进的多:这些人多半是江左人氏,蒙古人在地方上肆虐的时候他们都还年幼,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而在入仕之后雄心勃勃的他们又失望的发现,朝中上下的空缺都已经被当初和皇上一起共患难打天下的老臣子已经洪武初年的老资格进士举人们占据了,他们这些后来者只能老老实实的积累年资,慢慢往上爬,根本不可能向当年的前辈一样,一步登天青云直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多数人选择了接受规则的安排,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熬下去。而另一部分人则找到了一个新的终南捷径——成为*!

  这里所谓的*,其实应该叫做太孙党。这些雄心勃勃的几乎目空一切的年轻一辈积聚在大明诸君,皇太孙朱允文身边,整日里以一轮朝政,品评朝臣为能事。就像是笼子里的孔雀一样,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锋锐,期待着有朝一日被朱允文相中,成为将来新朝的班底之一,重现当年刘青田等人青云直上的风光一幕。

  相比于朝中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让他们难于抓住把柄的老臣们,大明边疆上那些手握兵权,督理地方的藩王们的毛病就好找多了——当年汉武帝平七王之乱让大汉朝多出了几十个公候,来日新皇登基,只要能扫平这些桀骜不逊的藩镇,一场天大的富贵还能跑得了么?只是这些人都忘了,当初头一个在汉武帝耳边鼓吹削藩的晁错最后还是成了汉武帝缓和局势的牺牲品。

  现在,朱棣擅开战端在前,私离封邑干涉地方于后——简直就是自己送上门来的靶子!转眼之间,原本还是卫国英雄的朱棣摇身一变成了桀骜不逊,藐视法纪,图谋不轨的坏分子,人人得而诛之!声讨的言语和奏折从朱元璋的案头到王公大臣的府邸再到市井街巷,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

  “该来的就让他来吧!”朝中内定宁王就藩于大宁热河的消息传到北方的时候,朱棣刚刚到达保定。这个消息对于行辕上下,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过分的参谋们而言,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难道我们镇北军几万将士在塞北连月的奋战,无数弟兄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就是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来坐享其成?

  这些年轻参谋都是多年之前朱棣从军眷之中刻意挑选之后才送到谢源在北平的军事学堂进行专门培训的。四年的时间里,这些人经过了最严格详尽的教育,其中还有半年的时间是在骑一镇和教导旅这样的主力部队实习——可以说,这些人是镇北军年轻一代中的精锐之精锐。他们有能力,有操守,有干劲,要是硬要说他们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这些人太过单纯,对于军事之外的事务太过隔膜了。

  面对群情激昂的年轻参谋们,朱棣倒是显得十分的大度,一句话就将他们打发回去了。但是项凌却从朱高炽那儿得知——当天晚上,朱棣一个晚上都没睡。

  次日凌晨,一骑快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冲出保定城南门,绝尘而去。

  保定已经是北平都督府的直辖范围,安全系数大大增加,项凌的剽骑旅卸下了护卫行辕的责任,一路向北平开去。而行辕按照原计划在保定停留两日,视察当地的军政事务。

  ……

  辽东前线,高丽军大本营。

  三河坡会战一结束,张致函就被人一路“护送”着快马加鞭的赶回了辽东。这倒不是朱棣或是别的什么人要折腾他,而是此次随军北征的所见所闻对他的刺激太大,急着回去向崔浩汇报。

  张致函回到大本营之后,崔浩第一时间听取了他的汇报。因为事关重大,当时并没有别的人在场。

  “明军的火器就那么厉害么?”在以往的冲突中,崔浩也见识过大明军队装备的火器,在他看来,那些沉重的铁家伙虽然声势惊人,但是杀伤力并没有张致函所说的那么夸张,而且其缺点也和优点一样的明显——准头有限,射速极满而且造价昂贵等等。

  “是的——”和所有的高丽人一样,张致函也有容易激动的毛病:“大将军!大明军队已经制造出了威力巨大的重型火铳——他们管那叫大炮!而且他们使用火器的使用方式也已经大大的改变了!在三河坡前线,我亲眼看见上万名蒙古骑兵就在三千大明火铳兵和三十门大炮的打击下被屠杀!您知道吗?那不是战斗,就是单纯的屠杀而已!”

  此后,高丽军明显加快了己方的战备步伐,一方面将原本押在界线百里之内的几只主力大幅度后撤,一方面又加大了从辽东各地增调马匹和招抚流寇的力度——很明显,崔浩是打算用高机动性的骑兵和骑马步兵来克制镇北军的火器了。

  ……

  踏入北平地界之后,剽骑旅的步伐慢了下来:这倒不是将是们懈怠了,而是官道上往来的行人车马实在太多,虽然项凌派出了精干人员前出疏导通路,但是要人家让路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胜其烦的项凌干脆下令部队抄小道一路急行而去。

  走到北平远郊大约还有百余里的地方,一只鸟从天而降,项凌眼尖,发现那鸟儿是被雕翎箭射穿了脑袋掉下来的。紧接着,右翼的游骑发出了发现不明动向的信号。

  项凌治军向来严格,讲究的是平战如一,此时虽是在北平腹地也要向前方和两翼派出足够的游骑斥候,大队中也随时保持四分之一的应变兵力(若是在战区,这个比例是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很快,负责右翼的队长来人请项凌过去了。听传信的人说,他们遇上了一群出来打猎的权贵子弟,人数不少,气势也不小,不知怎么的就和他们僵持上了,非要见见他们的统领大人。队长见这些少年非富即贵,不敢得罪,这才派人来叫项凌。

  “这个萧余辰,倒是越活越胆小了!”项凌腹诽道,但还是带着一对亲兵赶了过去。

  远远的,项凌便看见七八个锦衣少年在十几个护卫的拱卫下正在和萧余辰僵持着。但是从萧余辰的神态动作上来看,他对这些人还是很有些忌惮的。

  等到项凌走的稍稍近些能看清这些人的面貌之后,也是大吃一惊——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项凌见过二爷!”虽然朱高燧并无军职在身,但是项凌本事燕王府的家将,见到朱高烯自然要执属下之礼。

  “项凌——”朱高燧没有见到兄长,一愣:“怎么?我大哥呢?”

  “回二爷的话——世子殿下已升任都督府行辕亲随参事,此刻正随王爷在保定府视察地方。”虽然朱高烯问的突兀,项凌回答的却相当恭敬。

  “哦——那要恭喜项大人高升了。”看得出来,朱高燧说得很郑重,并没有讽刺的意思:“对了,适才我们几个在这里打猎,惊扰了贵部行军,还请统领大人见谅!”

  “呃——二爷不必如此客气!”项凌很不习惯朱高燧的变化——当初那个嘟着嘴和自己赌气的小毛头似乎还是昨天的事,现在这个处事冷静进退有理的英武少年和当初项凌心中的那个形象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哪里——弟兄们征战沙场,杀敌卫国,自然受的起!”朱高燧跳上马背,和身后众人齐刷刷一个抱拳:“弟兄们辛苦了,多多保重!”这才转身绝尘而去。

  “这位二爷,还有点意思啊!”已经升级为剽骑旅斥候队长的封吉喃喃自语道。

  “那是——虎父无犬子么!”虽然已经是项凌的亲卫队长了,列茸还是改不了他的爽直。

  虎父无犬子啊!项凌念叨着列茸的这句话,心里却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

  加班,连续不断的加班。真怀疑老板是不是想要榨干俺们的最后的一点精力……

  昨晚12点睡觉,今天11点起床,一直码字到现在~;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36/136792/715608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